登陆注册
246300000018

第十六章 声名鹊起

虞白看着秦云,郑重道:“些许银子,秦云兄是瞧不上。我也唯有一些才学,还拿得出手!听闻尘霜姑娘和秦云兄交情非同一般,我愿倾尽全力,助尘霜姑娘。”

“你能让她名传天下?”秦云自斟自饮,随意问道。

“我可做不到,不过名传江州,还是有把握的。”虞白说道。

“广凌郡的这次夺花魁,你能让小霜成为花魁么?”秦云又问道。

虞白摇头:“太短了,一个月内就要决出花魁!名气要起来,也是需要酝酿发酵……而且选花魁,背后也有一只只手在操纵。我只能说,今年肯定能进前十,前三有望。到明年,尘霜姑娘将是整个广凌郡诸多名妓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而且我是靠辞赋,靠才名,让她名声传开。”虞白说道,“如此名气才够长久,像那些靠背后黑手强行成为花魁的,只会让人觉得不公。”

“你如何让小霜名传江州,仔细说与我听。”秦云道。

虞白眼睛一亮,有戏!

“这风月烟花之地,我游戏半生,对其中道道最是熟悉。”虞白开始连连解释他的计划。

秦云听了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看来为了你家小儿子拜入修行门派,你是真拼了。”秦云听完笑道。

“现在不拼,何时拼?曾还有力气,给他们铺平路吧。”虞白说道。

“好,你帮小霜,我帮你。”

秦云点头,“你准备下笔墨。”

虞白听了大喜。

很快,秦云便书信一封。

“你派人将你小儿子送往江州南明郡‘东山观’,持我的书信去见金光道人。”秦云说道,“记住,带上一千两银两吧,算是拜师礼。见我书信,金光道人便知晓。”

“好好好。”虞白大喜,“一千两怎够,得五千两银子。”

“这就随你了。”秦云道。

东山观,是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属于南明郡境内唯一修行宗派,在南明郡影响力极大。

其实只要拜入修行宗派,有修行宗派弟子的虎皮身份,就足以护住家族了。

“记住你说的。”秦云说道。

“今晚我便去燕凤楼。”虞白如今斗志昂扬。

秦云点点头,小霜走到如今这步,他心有怜惜,也觉得愧疚,自己在小霜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没出现,以致小霜孤苦沦落风尘,尽量能弥补些吧。

……

当晚,虞白大才子便去了燕凤楼,在观了名妓‘尘霜’姑娘的剑舞后,更是激动,在好友观看下,当场写下了《尘霜赋》,而后更是主动去见尘霜姑娘。

消息立即吸引了这个广凌郡诸多青楼名妓们的注意。

“什么?虞白去见了尘霜?观其剑舞,就写了一首《尘霜赋》?”

“这尘霜怎么如此走运?”

一个个名妓羡慕嫉妒。

而在如梦阁,这里乃是名妓‘如梦阁主’自建的青楼。

“我数次去请这虞白,他都避而不见,如今却去见那个黄毛丫头。”如梦阁主倚靠在塌上,皮肤白皙,眉宇间风情万种,虽说已经三十五,可因为炼气延续青春,却也别有一番美妇人的风情,前年夺得花魁很多人觉得不公,可她即便拼真实力进入前五也是有把握的,只是香衣姑娘和清秋仙子的名气都比她大,力压那两位夺花魁,就显得不公了。

“主人,这就是虞白才子所写的《尘霜赋》,刚抄录送来。”侍女立即恭敬献上。

如梦阁主随意接过,展开一看。

抄录的文字只能算工整,匠气十足,可这一首辞赋却让如梦阁主脸色变了。

“怎么写的不是我?不是我?”如梦阁主握着纸张的纤细双手都青筋凸显,“会是尘霜那个小丫头。”

如梦阁主也是精通琴棋书画,虽写不出真的好辞赋,可能辨别出,这绝对是虞白大才子一等一的作品了。

“这等辞赋,定是融入真情,且心灵触动方才偶得如此佳作。”如梦阁主不敢相信,“难道尘霜那小丫头真让他如此动心?”

……

一首好辞赋,足以传唱开去。

便是江南四大才子这等身份,真正传唱天下的诗词歌赋也并不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强求写来的一般都很平庸。

“二公子二公子,我一直在燕凤楼外候着,这是虞白才子所写的《尘霜赋》,燕凤楼安排了人抄录,很多人都买,我一买到就立即赶回来了。”一仆人连将纸张恭敬递给秦云。

秦云接过,展开一看,暖黄灯光照耀下。

“好辞赋,好文采。”

秦云露出笑容。

他可清晰记得虞白之前描述的计划,这一首辞赋……根本就不是现在写的。而是三年前,虞白回忆曾单相思的一位女子,那女子最终嫁为他人妇。虞白思佳人写出了这一首辞赋,自然动情,当真是他平生难得的佳作,可读了三遍,他还是撕了,若是传扬出去,对那位嫁为他人妇的女子并不是好事。

这次为了儿子,虞白大才子拼了。

将这一首辞赋拿出来,略作修改即可,于是就有了《尘霜赋》。

而且担心外漏,他连内容都没告诉秦云,等在燕凤楼写出来……秦云此刻才得知。

“不但这一首好辞赋,接下来一年之内还会有三首好诗词。”秦云颇为期待,“都是虞白早就准备好的。”

不但有辞赋,有诗词。

还会有‘故事’。

大才子虞白会扮作单相思,痴迷于尘霜姑娘。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苦苦单相思之下……大才子虞白才会在接下来一年,有三首诗词出来,尽述其相思之情。

“以后提到虞白,必提小霜。一首《尘霜赋》外加三首诗词,经过一年时间发酵,定是能名传江州。”秦云暗暗感慨,“这大才子,是用自己的才名,铸就小霜的名气了。”

……

一日又一日。

随着《尘霜赋》的传播,燕凤楼‘尘霜姑娘’的名气自然是越来越大,毕竟辞赋中描述的太完美,简直是仙女神女下凡,想要见尘霜姑娘所需银两也是接连提升,短短数日后,便提升到了五十两银子!可依旧有好些富家豪门子弟争相来见。

连郡守大人的公子都来见过,这让尘霜姑娘越加受追捧。

“小霜,在想什么呢?”薛姨笑道。

尘霜姑娘坐在画案前,心不在焉写着字,低声道:“最近这半月,一切就跟做梦似的。”

“是啊,做梦一样,先是虞白大才子追逐你,一首《尘霜赋》让你名气大涨,连郡守公子等一些真正的权贵人物都来见你。”薛姨说道。

“有人在帮我。”尘霜姑娘说道。

薛姨一愣:“帮你?”

“嗯。”

尘霜姑娘点头,“虞先生曾暗示我,他乃是受人之托。”

薛姨吃惊:“受人之托?谁有这么大能耐,难道是秦云?还是郡守公子等哪一位权贵?”

尘霜姑娘没说什么,而是继续写着字。

同类推荐
  • 滇娇传之天悦东方

    滇娇传之天悦东方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代滇国女王的成长史,我若为王,定要四海臣服!
  • 龙战星野

    龙战星野

    大家慢慢看下去就知道了。。。
  • 三寸人间

    三寸人间

    举头三尺无神明,掌心三寸是人间。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一念永恒》后,创作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三寸人间》。
  • 遮天

    遮天

    冰冷与黑暗并存的宇宙深处,九具庞大的龙尸拉着一口青铜古棺,亘古长存。这是太空探测器在枯寂的宇宙中捕捉到的一幅极其震撼的画面。九龙拉棺,究竟是回到了上古,还是来到了星空的彼岸?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
  • 求魔

    求魔

    魔前一叩三千年,回首凡尘不做仙,只为她……掌缘生灭请看耳根作品《求魔》
热门推荐
  • 侠者

    侠者

    于东楼《侠者》作者: 于东楼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开封总捕秦喜功并非好大喜功的人,他夜以继日的亲自苦守住进出大牢的唯一通道,只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想替顶头上司杨大人保住顶上的乌纱帽而已。杨乾晋杨大人是康熙年间的第七任开封知府,由于为官清正,又难得是个汉人,所以深获城中的百姓和属僚们的爱戴。但关在大牢里的那两个人犯也是汉人,而且是“日月会”里的精英人物,铁定是武林同道急于舍命抢救的对象。是以秦喜功不仅自己不敢离开大牢一步,并将手下三百八十六名精悍捕快全部安置在府衙四周,只希望在朝廷派出押解人犯的高手抵达之前,不发生任何事故。讵料最令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临夜二更竟有六名黑衣蒙面人突...
  • 烈马传

    烈马传

    江湖平静了二十年后,突被两个胸罗玄机,武功已入化境,武林公颂为神人的东海奇叟和大漠异人,印证武学,拚死在天山摩云峰,引来了一阵惊心动魄的腥风血雨。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天山摩云绝峰,端坐着两具貌像苍古的尸体,两具尸体的前襟之上血迹淋漓。因为有两片襟衣血书着两人生前成名的神功绝学,震动江湖,使武林黑白两道不顾生死纷纷赶上天山。谁知因此却引出了五个暴戾恐怖的杀人者,一向平静的江湖,实际上潜伏着无穷的杀机。几天来,从玉门关直到天山山麓,武林数十高手,离奇残酷的被杀!
  • 血羽檄
  • 黄金喇嘛

    黄金喇嘛

    直至聂院长突然发出了一阵沙哑的呛咳声之后,我才蓦然惊醒过来。只听见聂院长在呛咳之后,又说了两句十分奇特的话。他道:“黄金!喇嘛!黄金!喇嘛!”他竟然把“黄金”、“喇嘛”这两句话至少重复了七八次之多。我不禁眉头大皱,完全不明白他这两句说话的涵义。我在柔软的皮椅上看着他,他却只凝视著书房的另一角。我循着他的视线望去,发觉他凝神看着的是我书房的窗子。
  • 盖世雄风
  • 大宝传奇

    大宝传奇

    清初怪侠“韦小宝”,生于江湖,长于宫廷,结盟草莽,平揖公卿,并为“康熙”之“总角交”,其前半生游戏海宇之精采热闹事迹,已被武侠王牌名作家“金庸”先生写入传世巨著“鹿鼎记”,但金著仅写至韦小宝七美偕隐,奉母远适云南,即作小结。笔者为“金庸迷”,读“鹿鼎记”掩卷后,曾有“信口开河百事谐,韦家小宝是奇才,七美偕归心未惬,扬州妓馆不曾开!”之油诗一绝,盖叹奇人未老,妙事尤多,尝鼎一脔,未尽其味也!爰不辞“狗尾续貂”之嗤,博涉冥搜韦小宝成长为韦大宝后之后半生更精采更热闹事迹,写成《大宝传奇》一书,贡献于爱好武侠读者!唯文拙腹菲,才疏学浅,虽已...
  • 三剑楼随笔

    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三剑楼随笔》作者: 梁羽生 类别:武侠全集 状态:已完结四十年前,香港《大公报》的三位青年编辑查良镛(金庸)、陈文统(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人称文坛三剑客。1956年10月,他们突发奇想:在《大公报》副刊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每人每日一篇,以展现三剑客交会互放的光芒。本书所收的七十余篇随笔中,或谈文史掌故、名人逸事,或评琴棋书画、诗词联谜,或论神话武侠、剧影歌舞,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而篇篇自成格局,每多神来之笔。
  • 灵剑飞虹
  • 金球红唇
  • 华岳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