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拼命三郎,解放时期的拼命三郎,分别指哪两位国共将领
拼命三郎是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通俗的说就是形容某个人做事非常认真刻苦,不怕劳累。然而,在近代史上也有两位将领拥有拼命三郎的称号。不过这两位将领并不是一个阵营的。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近代史上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蒋介石领导的国军,还有一个则是由毛爷爷领导的我军(当时蒋介石称之为共军)。
两位将领都拥有拼命三郎之称,严格来讲,国军拼命三郎与我军拼命三郎还是有区别的。一位是在抗战时期,因作战骁勇,还有一位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因作战勇猛被称之为拼命三郎。

抗战时期的拼命三郎是指国军将领彭善。他是湖北武汉人,毕业于黄埔一期,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都感觉到有点陌生。说到黄埔一期,大家脑海中都会想到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等人。彭善虽然名气并不是很响亮,但是,在他从黄埔军校毕业那一天开始,他在战场的表现却十分勇猛。
彭善将军在经历民国时期的东征,北伐,中原大战,还有军阀混战的洗礼,也让他在战火中成长,成为国民革命军一位骁勇善战之将。因为作战勇猛被陈诚看重,把他安排到第18军,并担任11师师长职位。如果没有点真本事能担任陈诚嫡系师的师长。而陈诚也没有看错人,在抗战时期,彭善在军长罗卓英指挥下血战淞沪。
当时他率部在宝山、罗店、浏河一线的防守日军的进攻。虽然第11师在国军中算是装备好的王牌师,但要是和日军比还是要稍微差一些。尽管第11师装备不如日军,但是在彭善将军领导下,他们顶住了日寇的疯狂进攻。据后来,参加罗店战斗的老兵回忆,有时双方为了争夺阵地,进行了反复拼杀,反复争夺,尸体堆积如山,还有来不及处理的尸体都发臭了,可见战斗之惨烈。

彭善在淞沪会战中,表现的确实很勇敢,他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也没有给中国军人丢脸,也对得起身上这身军装,而且,他凭借此功战后升任第18军军长。在淞沪战场撤下来的第18军经过休整后,彭善又率领第18军投入了武汉会战,宜昌等会战中,并且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加上他在战场上的骁勇,因此,获得“拼命三郎”之称。
然而,在国共双方大战时期的解放战争,在华东野战军麾下也有一位将领被称之为拼命三郎,这位就是华野山虎之一的陶勇将军。

陶勇将军是安徽人,他并没有像彭善将军一样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而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一位拼命三郎。要知道,我国许多开国将军,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大部分人员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是在浴血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战将。
在解放战争时期,陶勇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先后率部参加了苏中战役,莱芜战役,还有孟良崮,淮海等战役,因带兵有方,在战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当时的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也被称之为是华野的王牌纵队。然而,作为纵队的司令员陶勇,也被誉为是粟裕司令员麾下三剑客之一。要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华野战将众多,能够成为司令员麾下三剑客的将领,也只有陶勇,王必成,叶飞。其实这三位在抗战时期,就在粟裕麾下任旅长。
在战场上不惧牺牲,作战英勇顽强,指挥有方,有时在危急关头,他还会率部冲锋这种敢打敢拼的虎将,享誉华东地区。时间一长,战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都说官是越做越大,而这位将领却是越做越小,导致只能授予少将
青出于蓝,是用来比喻后生取得的成绩,超越了前辈。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汉武帝刘彻立下的功绩,肯定超越他的父亲刘启,还有清朝的康熙创造的盛世,肯定也超越了他的父亲顺治。可能大家觉得以上这几位历史人物,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然而在近代史上,也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位将领,他就是被超越者,而不是超越者,请注意啦,他是被后生超越了。诺哈网2023-06-01 01:06:430000这个军区,司令员是中将军衔,副司令员却是上将军衔
在建国后的1955年,共成立了12个军区,每个军区的最高负责人应该是军区司令员,军区政委。除此之外,军区司令部还设有副司令员,副政委等要职。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协助军区司令,守卫各自防区,协助军区政委处理该军区的政务,这便是副司令,副政委的职责。诺哈网2023-05-26 09:47:580000揭秘参加建党之初,最早的五位成员都有谁,后来他们的结局如何
诺哈网2023-06-01 13:05:540000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是元帅军衔,其实政委后来的成就,比司令还要大
1948年12月全军统一改编,当时的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下属有三个兵团,外加一个特种兵纵队,还有起义的58军,总兵力约30万人。而野战军司令员就是刘伯chéng元帅,人称刘帅。拥有很高的军事理论知识的刘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指挥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因此也为他赢得军神称号。诺哈网2023-06-02 10:20:320000第四野战军的五大王牌军长,四位上将,一位中将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部队,也是征战区域足迹最广的一支王牌劲旅,从祖国的东北三省,一路南下披荆斩棘,横扫敌军,兵锋直指海南岛,完成我军史上第一场渡海作战的胜利。诺哈网2023-05-26 20:49: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