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6

中国人的「心病」,究竟该何去何从?

诺哈网2023-06-04 15:39:030

【军武次位面】:罗夏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4月18日,“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名字再次占据了微博热搜第一名,只不过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

李连杰的小女儿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自己长时间患有焦虑和重度抑郁,现在正经历非常严重的复发,“我以为过不了这一关,但很幸运能够获得专业人士帮助。

”同时她还提醒大家要注意隔离期间的心理状况,并留意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因为“没有人应该独自面对这些。”

实际上,除了李连杰女儿之外,很多中外名人都曾经或者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梵高、海明威、玛丽莲·梦露、约翰·尼德普、安吉丽娜·朱莉、“巨石”强森、哈里王子、许巍、朴树、崔永元……

2003年4月1日下午6点43分,张国荣在香港文华酒店24楼健身室外的露台徘徊一个多小时后,最终选择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灿烂的一生。

所有得知消息的人都难以相信,还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玩笑。况且,恐高的张国荣怎么会选择跳楼?

没有人理解张国荣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各种猜测众说纷纭。也许连他自己也不能理解,直到很久之后人们才知道,张国荣早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曾经对大姐张绿萍哀叹:“我又有钱,又有这么多人疼爱我,我又这么开心,可它(抑郁症)不认的。”

▲张国荣的自杀,让无数粉丝心碎不已

1

被误解的抑郁症

然而,抑郁症似乎一直在被误解。

对于很多人来说,抑郁症似乎相当遥远,是只有有钱人才会得的“富贵病”。或者干脆就是纯粹有些人在“作”,是无病呻吟的“矫情”。一旦有人说自己得了抑郁症,马上就会引来无数的嘲讽甚至谩骂。

另一方面,抑郁症又莫名其妙成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丧文化”的推动下,很多人随便在网上做一张测试表或者心情不好,就马上在朋友圈感叹人间不值得,迫不及待地往自己身上贴上“抑郁”的标签。

于是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抑郁症患者拼命装成正常人,正常人拼命说自己有心理疾病,于是更加验证了一部分人的看法:抑郁症就是矫情。

▲papi酱曾在视频中提到这种现象

马思纯曾经在一档节目中,零台词表演抑郁症患者,结果居然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网络骂战。粉丝们纷纷表示“太厉害了”、“演技炸裂”,抑郁症患者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因为抑郁症被演成了“神经病”。

▲马思纯扮演的抑郁症患者

符合你对抑郁症的想象吗?

2

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事实上,抑郁症患者的数量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庞大得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报告,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折磨,平均发病率4.4%,中国患病人数达到了5500万。

如果按照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人的研究估算,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患病人数更是超过了惊人的9500万人,几乎每14个人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这些人中不仅有每天和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还有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甚至包括你自己。

但是人们究竟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现在仍然不是十分明了。

虽然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和感冒发烧一样,有着实实在在的生理基础。大脑传递信号需要使用不同的神经递质,而掌管情绪的边缘系统主要通过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来调解情绪。

病理学家对抑郁症患者的尸体进行解剖时发现,这三者的含量都要低于正常人水平。很多女人会出现产后抑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内激素环境的变化。

▲掌握人类情绪的激素

导致张国荣自杀的抑郁症,也是因为这种内源性生理原因。所以,告诉抑郁症患者“想开一点”就像告诉哮喘发作患者靠自己大口呼吸一样,是在要求他们完成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家庭环境等,也会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内向性格和忧郁气质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那些天生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人恐怕不太可能会抑郁。同时,社会因素总是成为抑郁症的引爆点。亲人去世、婚姻不和谐、工作压力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导火索。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症的表现并不像马思纯表演的那样戏剧化,而是一种持久的低落与绝望,如同整个人都失去了活力,并且拼命地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甚至连身边的亲人看不出来他们有什么不对。

比如,著名戏剧演员“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就曾经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谁能想到“憨豆先生”会是抑郁症患者

在电影《守望者》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男人去看医生,说他很沮丧。人生是如此无情和残忍。他说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上觉得很孤独。医生说:“这病很好治。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就在城里。去看他的演出吧。你会振作起来的。”男人嚎啕大哭。“可是医生”,他说。“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3

被嫌弃的人

中国人已经病了太久而不自知。

2018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但是,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很少注意到心理暴力的问题。

前几天有一个新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为女儿上网课的时候不认真学习,就被妈妈拖到海里,想要“吓唬”一下女儿。在这位母亲看来,也许熊孩子就应该这样教训一下才听话,仿佛丝毫不用担心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去年另一条新闻的结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位母亲直接把车停在立交桥中央批评孩子,结果孩子拉开车门迅速从桥上跳了下去,只留下母亲瘫在桥上失声痛哭。

很多人从小到大,都遭受过父母、亲人、伴侣、朋友、同事的心理暴力,也在自觉不自觉中给他人造成过伤害。但是如果有人提到这些,大概率会被哈哈一笑给带过去:哪有那么多讲究。

▲也许他们自己也理解不了

为什么会这样

同时,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同样不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基本上形同虚设。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哪里还顾得了心理健康。所以很多学校的心理课面临着和体育课同样的命运:被数学老师占课。

而且很多老师根本没有心理方面的资质和知识,只能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翻来覆去说一些陈腔滥调的心灵鸡汤。

不仅如此,心理疾病在中国被严重“污名化”了。很多人觉得有抑郁症以及心理问题就代表着“脑子有病”,“精神有问题”。

黄悦勤教授对31个省市自治区18岁以上社区居民调研后发现,31%的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有病耻感,认为38%的精神障碍不用进行治疗,能够自愈。

2012年3月17日,南京姑娘“走饭”在寝室自杀,临走前通过微博时光机定时发送了最后一条给世界的留言:“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这条微博发出时

“走饭”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条微博之后成了无数抑郁症患者的“树洞”,如今依然不断有人留言,在这里诉说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走饭”去世前三天,曾在微博中提到母亲不让她留在家里。

下面有网友评论,父母觉得自己是他们的耻辱,让他们很没有面子。

如果连父母都不能接纳和收留自己,还能够向谁倾诉?

所以中国人很少会公开表达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脆弱,大部分人都默默地把所有事情都埋在心里。而在这方面,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惨,社会能接受一个女人情绪崩溃,但是却不能接受男人展露出自己的软弱。因此,很多男人都对网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感同身受:

“很多中年男人开车回家,熄火后,要在车里坐一会儿才会出来。伴随着发动机声音的熄灭,一切变得安静。他们点上一根烟,什么都不想,享受这一天中最放松的五分钟。”

▲《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多少人希望有人对自己这么说

4

依旧漫长的道路

更加令人绝望的是,就算有人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也很可能得不到帮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14年中国只有大约23000名心理医生,平均每十万中国人有1.7名心理医生,而俄罗斯的数据是11名,美国则是12名。而且这些心理医生几乎全部在城市当中,拥有众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广大农村对心理医生更是闻所未闻。

同时,心理咨询的价格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根据《2018心理咨询行业人群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心理咨询来访者人均年花费是6000元左右,平台付费咨询来访者57%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1元,相信很多没有抑郁的患者,看到心理咨询的价格之后也会当场抑郁。

▲人均可支配收入

很多中国人无力承担心理咨询费用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忽视的问题。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抑郁症和焦虑症每年都会给全球经济造成大约一万亿美元的损失。而在剧烈变化的中国,如此庞大的心理亚健康人群,更是埋藏在整个社会深处的一颗定时炸弹。

2012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要求增提高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2016年,国务院颁布文件,要求加强对抑郁症的精神筛查;2017年,中国决定在2020年将心理健康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但是,如今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依然极度短缺。而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远远没有建立,依然需要整个社会与每个人长远的努力。

不过,还是有一些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至少下次遇到有心理问题的人时,我们可以少一些嘲笑和恶意,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就不要再相互伤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