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1

俄罗斯苏-57现在怎么样了?犹抱琵琶半遮面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诺哈网2023-06-06 05:35:310

咱们前段时间用了挺长的篇幅说了历次俄罗斯红场胜利日阅兵都会作为领头雁或者压轴主角出现的俄罗斯空天军远程航空兵最后的骄傲——图-160型战略轰炸机,大概地说了说图-160型战略轰炸机的设计特点,使用模式,还就它的一些技术特征与关键性能和预定执行的任务与我们自己的轰-6K做了一番对比——尽管本月初的红场胜利日阅兵由于天气因素,取消了空中检阅式环节,俄罗斯空天军一架飞机都没有派出来,只是在彩排的时候出来晃了几圈。不过,饶是彩排的那几天,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俄罗斯空天军下一代主力前线战斗机系统,苏-57战斗机没有出现。

当然,从红场检阅式里苏-57战斗机出现与否就来判断这一型俄罗斯空天军下一代主力战术飞机“是不是黄了”、“是不是凉了”显然不够客观,毕竟这几天“普京大帝”坐着自己的IL-96M型专机降落到契卡洛夫国家试飞中心的时候,部署在该基地的6架苏-57精锐尽出,以密集斜线队形在自家大统领跟前好好地秀了一把存在感,蓝天白云之下的6架苏-57战斗机一字儿排开,还是非常漂亮的。那么,这架被俄军寄予厚望的战斗机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首先笔者必须澄清两点,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苏-57战斗机远远不是某些军迷讲的那样一塌糊涂、费拉不堪。

有相当一部分军迷乃至媒体在提到苏-57战斗机的时候,往往把黑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没弹舱;二,不隐身;三,发动机不行。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放在3到4年前来看,差不多每一条都能对的上。但是如果放在2018年的时间节点来看,起码有两条已经开始有逐步改进的迹象了:

苏-57的研发计划在2018年到2019年有了两个重要的进步,一是实战部署到叙利亚两次(第一次部署到叙利亚呆了几天,第二次目前只有卫星照片放出来),尽管可能只是试验性质的部署,但是在第一次部署的过程中意外地放出了苏-57战斗机打开主弹舱投放空对面攻击弹药的视频,经过研判投放的应该是Kh-59电视制导空对面导弹的隐身改进型号Kh-59M2,如果这段视频不是CG,起码可以确认苏-57之前被嘲讽为“薛定谔的弹舱”有了初步搞定的迹象(当然又有人认为投放条件不够“实战”,四平八稳地扔空对面武器不见得就能在大过载条件下扔R-77-1,这个咱们姑妄听之),算是苏-57研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进步。

二是新型的Project-30发动机(目前只有厂方研发代号,没有俄军给的正规代号)已经被装在了苏-57的052号原型机左发上机试飞了。这一进展的意义不亚于弹舱,毕竟苏-57目前的技术状态跟歼-20战斗机一样,还是得靠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的改进型顶上(现在装在其它几架苏-57原型机上的是117S发动机,具体型号现在都不清楚,不知道到底是AL-37FS还是AL-41F;而装在量产型歼-20战斗机上面的发动机都是AL-31FN-M1,由5719厂改进的特殊版本),在我军的FWS-15发动机遥遥无期的情况下,Project-30是苏-57比歼-20为数不多的领先的方面了。

但是,尽管苏-57战斗机相比较三四年前的技术状态有了较大改观,可从本质上讲,我国军迷与媒体日常黑它的几个因素中的隐身性能因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明显的改观,且在军迷日常不会注意到的问题上,苏-57战斗机“依然还是那个样子”:

咱们先说隐身问题,虽然军圈黑话时常嘲讽“不要做目测RCS党”,但是起码到目前为止,苏-57型战斗机还有很多的违背隐身设计原则的细节处理让人看不懂。

歼-20项目总师杨伟在演讲中曾经明确提到,“隐身战机是从一颗螺丝钉开始设计的”,普通的航空器用抽芯铆钉或者埋头铆钉都可能造成雷达波的漫反射,从而加大战机的总体雷达反射面评价。中国空军、美国空军的第四代战斗机机体表面的铆钉普遍使用了非常特殊的六角埋头铆钉,可谓“魔鬼埋在细节中”的例证。

同时,歼-20战机与F-22型战斗机在大量的机体表面的接缝处都使用了特殊的吸波填缝剂或柔性材料予以密封,但是纵观苏-57战斗机表面没有这种设计,大量的接缝或口盖处理非常粗糙,以至于俄罗斯记者甚至直接敢在机身背部钻孔安装工业摄像头拍摄素材(令人目瞪口呆的操作)。

这些细节虽然无法直接证明苏-57的雷达反射总体评价,但是起码可以侧面证明两个问题:要么是苏-57的隐身性能太好,用不着考虑这些小细节;要么就是苏-57的隐身性能确实没有那么好,索性干脆放弃治疗了。

除了隐身性能值得质疑,苏-57型战斗机其实最值得怀疑的是它的航电系统。这些东西隐藏在机身内部,不实战或者大规模军演的话很难看出来,但是从一些细节或者宣传资料里还是能看出些许问题的。

苏-57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安装被动探测系统(或者说全向被动探测系统)的迹象,头部的光电球从外形来讲与安装在苏-35S型战斗机上面的那套OLS-35型光电雷达极为相似,这套系统的前身在米格-29上的使用比较失败,被北约军方评价为并不适合实战。不知道苏-57的改进程度有多少。

同时苏-57在大多数原型机上都没有见到歼-20与F-35战斗机上作为标准配置的那套分布式合成孔径探测系统(著名的EODAS,美军编号AN/AAQ-37),只有标准配置在苏-35战斗机上的双波段红外/紫外导弹逼近告警探头,俄军编号KS-101-U-UV型MAWS;作为补偿,苏-57多安装了2套雷达系统,除了作为主雷达存在的N036-1,还有作为2个侧视阵列存在的N036B-1,2个机翼探测阵列的N036L-1。

其中主阵列和侧视阵列使用X波段,虽然据称具备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但是X波段雷达对优化的低可探测性目标的探测能力极差基本上是有目共睹的。机翼阵列则是L波段的,但是由于探测单元较少,实际探测效果如何未知。

此外笔者还要着重说一说苏-35跟苏-57型战斗机一脉相承的那套号称是“第一套空战AI”的“决斗”系统,这套系统在很多自媒体上被吹的很神(例如有传言说:中国空军某航空兵旅的年轻飞行员驾驶苏-35借助“决斗”系统可以直接跟驾驶歼-11B的金头盔飞行员打个有来有回)。

事实上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这套系统远远没有这么神——这么说吧,你可以把它当做航炮射击中的热线或者对地攻击时的投弹参考线来使用,在格斗空战中仅仅可以起个有限的辅助作用。当然所谓的“空战AI”确实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苏-35上面的这套系统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差的太远了。

按照笔者一位空军朋友的话说,人工智能这种东西,在空战中实战运用还早得很,因为目标机对你是黑箱状态,状态预估的计算量会非常巨大,搞不好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俄罗斯现在宣传苏-57的“人工智能”也要打个问号。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苏-57战斗机的现状已经比较清楚了:相比较几年前的技术状态,有改进。但是改进了多少,不清楚。

除了改进的部分,还有更多的问题留待它去改进。对于这些改进我们可以持续予以关注,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讲,苏-57相对于俄罗斯空天军确实不算一个成熟机型,或者说仅仅是发展规划中的第一阶段。

因此,它现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就不难理解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