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小吕布”,这名身高两米八路军战士一场战斗一人砍死27鬼子
【军武次位面】:红色星空
八路军游击队与鬼子接战,在山穷水尽之际,一名身形硕大、勇力过人的年轻人在极度愤慨之下,抄起大刀就砍,狂风暴雨般把日军杀得四散而奔,瞬间解决战斗。随后打扫战场,统计发现,这名小将独自一人砍死了27名日军,实属人中吕布,此后该小将便被冠名"小吕布"……乍一看,这段故事不就是抗日神剧剧本,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是发生在1938年7月份的山东夏津战役中,八路军战士吕俊生身上发生的真实战绩!这比开挂还猛的战绩也让他荣获一等战斗功臣,名扬八路军整个东津纵队。

▲吕俊生
吕俊生生于1907年,是河北邢台青峪人。由于家境贫寒,13岁便离家到武安县当学徒学习钉鞋。学徒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为了寻个饱饭,吕俊生又给地主家当长工,也曾帮商贩贩卖羊皮。吕俊生十分高大,身高超过两米,常年干活十分卖力,因此身子骨相当结实。1937年抗战爆发,吕俊生30岁整,本以为这辈子攒钱置地娶个媳妇就行了,没想到这个目标也达不成,恰巧八路军游击队东进太行山,准备展开敌后游击作战,吕俊生欣然加入抗日队伍。吕俊生加入的游击队归属于129师,如果剧本注意到这个,说不定大兄弟还能在亮剑里露个脸。

▲百团大战是教科书级别的破交战
战争开始,日军火速占领华北地区,并向华中推进。留在敌后唯一的抗日力量就是八路军,此时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展全面破交战。上文所说,吕俊生本人十分高大,两臂也相当长,因此被分配去扔手榴弹,因为可以扔的更远。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吕俊生所在的小分队寡不敌众,只得退到村里坚守,随着日军包围上来,游击队很快弹尽粮绝,不得不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有些人的确天生为打仗而生,吕俊生虽然从未习过武,但抄起大刀就进入了战斗姿态,鬼子手里的三八大盖还没举起来就被他砍得人头落地。日本人身高本就矮,面对巨人一样的吕俊生,吓得拿不住枪。一场战斗下来,吕俊生一个人砍死了27人,瞬间把日军追击部队团灭。

▲白刃战比枪战更加考验战士的作战素质
这一役后,吕俊生的名字穿便了东津纵队,他不断杀敌立功,从普通战士升到队长、连长、副营长等职。他率军作战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一次战斗中,地方碉堡机枪火力极强,队伍无法前进,吕俊生带领战士贴近爆破,先炸掉碉堡外层,随后他徒手将冒火的机枪拽了出来,为队伍前进清理障碍,顺利拔掉敌人据点。战友们被这种作战方式震惊,从此称他为"小吕布"。百团大战中,吕俊生一人杀死日伪军60多人。此后,由于受伤,吕俊生被调去发展游击队,他带领的队伍总是能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一次,吕俊生带领5人游击队遭遇日军300人反扫荡,他不慌不忙在村里与日军周旋,最后一人未失。凭借着优秀的战绩,吕俊生荣获两次大功、两次一等功,战后被评为一等战斗功臣。可以说他的战绩丝毫不逊色于瓜岛战场的约翰·巴斯隆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奥迪·墨菲,绝对是中国队长的最佳选角。

▲瓜岛丛林中,约翰·巴斯隆曾一个人与日军3000人周旋作战

都是顶在头上,骑摩托车带军用头盔行不行?最好别这么干
【军武次位面】枪栓▲骑电动车带狗狗兜风必戴头盔近日,"头盔"一词上了互联网热搜榜,一时成为今年继口罩之后的又一"疯抢热品",价格也从最初的几十元飙升到上百元,更有甚者出现了"一盔难求"的尴尬局面。▲网上热卖头盔价格诺哈网2023-06-04 11:10:130000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气候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为什么说多难兴邦?这几天,全中国的人都在关注着河南的灾情。印象中,几乎每年的不同季节,我国都会发生一些气候灾害。春天有沙尘暴,夏天有洪涝,秋天还好一些,但偶尔也会有台风,到了冬天则有暴风雪。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习以为常,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都这么过来了?但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是世界上受气候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为啥?我们先补一补高中地理知识。诺哈网2023-06-01 23:05:290000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大人,时代变了“我现在必须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二三十年前你就没有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3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对美方代表说的这段话,迅速传遍整个中国互联网。与此同时,一张和1901辛丑条约对比的图片也在网上疯狂流传,两个甲子的谈判形成了鲜明对比。诺哈网2023-06-03 05:19:020000进过军营,演军人才像!张译:我在部队掏过粪
【军武次位面】:杨树把军人演像的最好办法就是进军营坚强、无畏、勇敢,从来都是为人称道的品质,坚强勇敢的硬汉,也一直都是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的屏幕形象,毕竟这才是正常的审美。硬汉角色有很多,军人无疑又占了很大比例,因为大众对军人有一种“刻板印象”——只要穿上军装,那一定都是响当当的硬汉!这几乎是一个超越了国界的普遍现象。诺哈网2023-06-05 20:38: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