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军为什么要把日军战俘脱得一丝不挂?这可不是耍流氓
【军武次位面】:枪骑兵
相信许多军迷读者都会看过朝战中,美军对被俘虏的北朝鲜士兵(包括中国志愿军)采用剥光身体的手段,令人感到美军的卑鄙龌龊和残酷无情。其实美军这种手法并不是朝战时期才有的,而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针对骄横的日军发明的。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俘获朝鲜战俘,总要剥下他们的衣服,其实这种做法是太平洋战争中专门对日军发明的
众所周知,日军由于病态的民族性格以及后天的武士道加法西斯思想蛊惑教育,普遍以投降为耻,宁可大家一起死,也不愿(敢)被敌人俘虏。对于日军这种迥异其他民族的独特习性,美国战争中征集大量人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专家专门进行科研。对日本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习性进行剖析。进而发现,日本人的所谓"勇敢"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胆怯",日本人天生瘦小无力,所以天性本来非常怯懦,人类有个著名"补偿理论",人越缺乏什么,越会想方设法"弥补"什么。

▲日本人本性其实非常胆小怯懦,为了壮胆,他们不仅酝酿出变态的不要命文化,而且千方百计从方方面面都发明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炫耀""标榜"自己的"勇敢",这种变态的行径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疯癫",日本人就是靠疯疯癫癫、不正常的行为来激发自己

▲二战中,日军还保留许多武士时期的形式主义惯例,比如大量的日章旗

▲比如头巾,都是日本千百年形成的一种"心理暗示"作用的形式,日军中除了少数天生胆大气壮的,其他大多数人只不过是靠畸形文化鼓噪出来的"群胆群威"唬人唬己。
日本人本身最矮小怯懦,所以其文化习俗就越想方设法"勇敢""坚强"。这种牵强的补益就会格外变态,而且虚假。
必须时时有什么形式化的事物"提醒"自己,所以日本文化格外注重"外在形式",一句话,日本人格外讲"做派"、"煞有介事"。做什么,都要在头上扎个布条、歇斯底里的喊个口号什么的。
一旦把日本人身上有着"形式主义"暗示提醒作用的东西剥掉,日本人就会像泄气的气球一样,顿时萎缩成"无骨"的动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剥除他们的军服,衣服,让他们感到所有代表"身份"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他们内心中真正的那个怯懦无能的"真我"才能浮现。
这种心理其实很多民族都会有,但所起的作用,却对日本人尤其显著。因此,出于从"心理战"角度彻底打垮日本人骄横的"伪装",是让日本人从此俯首帖耳但第一步。



▲日本人这种"唬人"的"外衣"一旦被剥下,它们顿时就会露出癞皮狗一样的真实本质
当然,除此之外,剥光日本俘虏也是一种安全需要,日本俘虏有一些其实是"诈降",他们往往会在衣服中隐藏武器,所以一丝不挂,会彻底解除这种隐患。
再有则是出于卫生需要,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处境非常恶劣,缺衣少食,污秽不堪,所以脱光了进行消毒是一种必要卫生要求。


美军这种发明非常管用,被剥光的日本官兵,从此再没有什么"变态羞耻观",服服帖帖,甚至变得为取得美军怜悯,变本加厉背叛日军,为美军效力,这也是其他国家罕见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外国人惊叹为什么中国人数学这么好,原来和我们的语言优势有关
【军武次位面】作者:fattle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迈克尔·法拉第一直有传闻说外国人的数学很差,小编之前也只是听说,那到底有多差呢?看了这个视频,小编我才算真正理解了。诺哈网2023-06-15 18:58:220000郑成功集团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反清复明”不能成功?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明朝砍杀日本倭寇的“戚家刀”,居然是一种仿造自日本刀的长刀?》中,我们向大家讲述了明帝国中期东南沿海抗倭战争的历史细节,文章底下有些读者留言,说大伊万“怎么把郑芝龙也给算在‘海寇’的行列里了”、“郑成功集团的性质是什么”。因此今天咱专门写个“番外篇”向大家科普一下郑氏集团的历史。电影《英雄郑成功》剧照,右侧为郑芝龙诺哈网2023-06-05 10:40:180000英国雇佣兵在乌被判死刑!俄罗斯打算杀绝西方战士?
《军武次位面》作者:L-分队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俄乌战场“一战式”的血腥厮杀继续进行,双方都出现了大量的人力缺口,这就导致双方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可战之兵为自己作战,并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打击敌方阵营的士气,恐吓那些敌人潜在的后备力量远离战场。▲5月25日,俄罗斯修改了兵役法律,将年龄上限提高到了50岁,以吸引更多的士兵参战(外国公民也可)诺哈网2023-06-01 00:44: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