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98

颠覆常识!口径越大杀伤越大?子弹还真不是这样!

诺哈网2023-06-13 02:09:490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满楼

所谓不同的枪配不同的弹,日常我们常听说关于国产枪支5.56毫米,7.62毫米,12.7毫米子弹口径的数据,这些子弹为什么会精确到毫米数后2位,真的是子弹口径越大杀伤力越大吗?

▲电影《第一滴血》大口径机枪画面

子弹总是伴随着枪械的改进和演变产生的。

1840年普鲁士的德莱赛改变前装散装火药和枪弹的惯例,首次使用后置定装枪弹,设计出了德莱赛M1841针发枪,大大加快了装弹的速度,结束了步枪出世500年都是从膛口用探条把弹丸装进枪膛内的历史。直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博克萨发明了黄铜片卷制的弹壳。随后开始产生冲压成型的弹壳,底火固定在弹壳底部,形成了现代子弹的雏形。

▲德莱赛M1841针发枪

子弹的诞生都是为了更大化的提高枪支的杀伤力,所以子弹口径是根据实验来确定的,不同的枪支性能不一样设计出来的子弹大小也不同。世界上的枪支种类繁多,如果按枪支口径区分,可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一般6毫米以下称小口径,6—11毫米称中口径,11毫米—20毫米称大口径,超过20毫米的那就叫炮了,超出了今天的话题。我国最为常用的就是7.62毫米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同样也是世界最为通用的子弹口径。二战时美军的轻、重机枪,自动、非自动步枪,狙击步枪都是同一口径,枪弹规格7.62x63mm,人们称为.30-06。

▲从左至右分别是:德国一战期间装备的13×92毫米SR大口径步枪弹;美国M2大口径机枪使用的12.7×99毫米子弹;英国12.7×81毫米SR维克斯机枪弹;英国12.7×81毫米维克斯机枪弹;英国12.7×120毫米维克斯机枪弹;法国哈奇开斯机枪使用的13.2×96毫米机枪弹;“德什卡”使用的12.7×108毫米机枪弹;捷克ZB60大口径机枪的15×104毫米机枪弹;德国MG131航空机枪的13×64B机枪弹;德国MG151航空机枪的15×96毫米机枪弹;苏联反坦克枪和K P V高射机枪使用的14 . 5×114毫米大口径子弹。

为划分枪支的种类,体现有效杀伤力,就用子弹的口径来表示,通用英寸来度量,如:.50,.40是指0.50英寸和0.40英寸,而我国通用自己的毫米长度。大家都知道1英寸等于25.4毫米,所以.50就是12.7毫米,.30就是7.62毫米,也就说按照英寸换算成我国毫米必须是小数点后两位数,这样显得更加精确。

那么为何一个国家不把枪子弹都统一呢?这样在战场上缺少弹药时可以将其他枪支里的子弹拿来用?实际上在战场上不同型号的枪支作用不同,使用的子弹口径不同,如果不同的枪支配同型号子弹将大大降低枪支的效益。另外根据不同的军事标准,在战场上为了不让敌人使用缴获的己方弹药,各军事组织的制式弹药口径不同,比如:同样是小口径步枪弹,北约是5.56毫米,华约是5.45毫米,中国是5.8毫米,而有时候即便一种弹药也有相当差别,比如:北约和华约同样的7.62毫米弹药的弹壳长度不同,无法互换使用!

所有设计的子弹都是为了更大化的提高枪支的杀伤力,真的是子弹口径越大杀伤力越大吗?

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相当错误。

大家都知道,决定一枚弹丸致伤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它携带了多少动能和它能把能量传递给组织的效率,换算成公式就是:高弹丸动能 高动能传递效率=高杀伤力。关键要看后者,无论子弹携带的动能多大,没有传递给人体组织也是无用的,相反只要损伤达到了,管他是12.7毫米,还是5.8毫米。

大口径子弹,意味着大的火药填充量,出膛时动能大,射程自然比小口径远,打入人体时往往是贯穿伤,传递给组织的动能小,即使不能贯穿,打入人体后能量自然会小。

小口径子弹高速旋转式飞行,射入人体,突然遇到不同的飞行介质会让它的重心不稳而翻滚,迅速将动能传递给组织,会因剪切力产生数倍甚至10多倍于子弹口径的空腔,在人身体里不可复原,比如,美军普遍采用5.56毫米口径子弹(连12.7毫米沙漠之鹰的一半都不到);欧美通用的步枪,如大名鼎鼎的M-16,M-4,都是采用小口径子弹,5.56毫米;俄罗斯军队普遍采用5.45毫米口径枪族,中国采用的是5.8毫米口径枪族。小口径子弹进入人体后会剧烈翻滚,在极短时间内把能量传递给组织,形成较大的空腔,扩大对组织的破坏范围,如暗杀以色列总理拉宾时用的达姆弹,弹头用挫挫掉了一块,打入人体后弹道变形,不射穿,子弹的能量全部对人进行了伤害。暗杀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子弹是低速弹,弹壳内的火药少,子弹射入人体后不射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5.7毫米口径弹道路径及杀伤力

▲5.7毫米口径弹道路径及杀伤力

如果从枪支使用上看,大口径的枪子弹质量大,为提高子弹初速度,必须提高装药量,装药量大,后坐力大,瞄准精度自然就降低。另外,大口径子弹枪支体积大,质量重,不易携带,容易暴露。

现代的小口径子弹通过重心后置、预制不对称外形等手段,可比普通类型的子弹传递更多的动能到目标体内,这样就实现了在口径较小的情况下具有更多的杀伤力。

所以子弹的口径大小不是杀伤力大小判断的标准,口径大未必杀伤力大,口径小未必杀伤力小,战斗中小口径子弹造成的死亡率并不比大口径子弹低,甚至可能会更好。

结论就是,口径大小和致伤力有一点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