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7

实战果然是锤炼部队最好的方式,一场战争让年轻的中国炮兵成为沙场劲旅

诺哈网2023-06-16 06:50:270

【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自1951年6月开始,志愿军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7月,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召开第二次炮兵会议,要求部队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军政训练,积极主动地支援步兵作战,大量杀伤和消牦敌人。与此同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并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空中绞杀战。为此志愿军于1951年秋季开始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炮兵集中兵力、火力于"联合同军"重点进攻地段,配合步兵实施坚守性防御。

在敌人重点进攻的方向上部署的志愿军4个军中,除了军属炮兵团和师属山炮营外,还配属了预备炮兵1至2个团的榴弹炮、1个营至1个团的反坦克炮,有的军还配属了1个火箭炮团和1个坦克团,平均每千米防御正面配置8—10门火炮。各军根据火炮性能形成了多层防御火力,以野炮、榴弹炮、坦克炮形成第一道防御火网进行远距离火力急袭,以山炮、迫击炮形成第二道防御火网消除火力死角,使敌不能顺利发起进攻。在“联合国军”坦克活动的地段,志愿军以野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组成反坦克大队,集中打击敌军坦克。

▲志愿军炮兵某部部署苏制122毫米榴弹炮

在志愿军第64军实施的马良山战斗中,为夺回被英军占领的马良山阵地,配属第64军191师的57门火炮和10辆坦克,在高射炮兵掩护下支援3个步兵营实施反击。11月4日15时炮兵进行炮火准备,40分钟内摧毁英军大部分工事,15时40分进行炮火假转移,诱使英军离开工事后突然进行火力覆盖,予以大量杀伤,并由坦克隐蔽机动至直瞄射击阵地,摧毁英军前沿残存工事。16时05分炮火延伸,步兵发起冲击,在不到3个小时内全歼英军一个营,夺回敌人坚固防守的马良山阵地。

文登里战斗是志愿军反坦克作战的典型战例,为粉碎美军实施的坦克劈入战,志愿军第68军204师依托文登里的有利地形,集中全师的反坦克武器,抗击了敌人近百辆坦克的集群突击,经过近一个月的防御战斗,击毁敌坦克38辆、击伤9辆。战斗中,志愿军形成了以苏制76.2毫米加农炮为主的炮兵群、以57、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90毫米火箭筒为反坦克大队阵地防御的主武器,和以反坦克手榴弹和爆破筒为反坦克歼击小组的最后一道反坦克火力,使得敌人坦克越接近阵地,遇到的反坦克火力越密集。而这其中,炮兵在反坦克作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志愿军57毫米反坦克炮阵地

1951年11月8日,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改为炮兵主任办公室。从这一年的冬天到次年4月,随着反绞杀战的胜利和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体系构成,志愿军炮兵在构筑大量重型掩体和坑道工事、囤积储备炮弹后,不仅能够支援步兵作战,还与“联合国军”进行了多次炮战。1952年4月末至8月初,志愿军炮兵先后组织对敌人进行了7次炮击活动,迫使敌人将火炮阵地后撤,而志愿军普遍将炮兵阵地前推以加大火力控制纵深。同时部队组织单炮或火炮分队开展游动炮击活动,临时占领阵地突然开火,射击完成后立即转移,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志愿军炮兵的苏制152毫米榴弹炮开火瞬间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志愿军炮兵第一线部队共配置野炮、榴弹炮600余门,第二线机动的火炮达270余门。这一时期的志愿军炮兵部队,可以通过适时机动造成局部炮火优势,充分发挥了炮兵的火力骨干作用。通常,在步兵反击敌1个连的战斗中,平均有36门火炮参加战斗。反击开始前,炮兵对敌防御阵地进行破坏射击,为步兵开辟进攻通路;反击中,炮兵以短促、猛烈的火力压制敌炮兵火力和防御火力点,掩护步兵冲击或撤退。在进攻的57个目标中,被炮兵摧毁的火力点和地堡平均达总数的70%。射击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间接瞄准射击时平均20至30发炮弹即可摧毁一个地堡;迫击炮平均200至300发炮弹即可在铁丝网中开辟一条6—8米宽、60—100米纵深的通路。

▲炮兵部队开赴前线,苏制152毫米榴弹炮比较重,通常需要重型拖拉机牵引,为防空袭车身用树枝进行伪装

1952年10月至11月的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炮火和坑道的较量。在这场历时43天的战役中,志愿军与美军反复争夺597.9和537.7两高地,无论在兵力还是火力上均不占优势。但志愿军仍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集中了榴弹炮兵第2、7师,火箭炮兵第209团一部,第60军炮兵团一部,高射炮兵第601、610团一部,共计山、野、榴炮133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共发射炮弹35万余发,有力支援了步兵的防御与反击作战。

▲上甘岭战役中,炮兵的152毫米榴弹炮向敌开火

1953年4月,原炮兵主任办公室再次改称炮兵指挥所,高存信任司令员,刘何任政治委员。此时志愿军炮兵装备的火炮在总数上超过了美军,但火炮质量不如美军,特别是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不多。而到1953年的夏季战术反击作战时,志愿军炮兵部队已储备大量炮弹,包括后勤储备、国内库存、国内生产和进口弹药。不过,前线战斗的炮弹消耗是巨大的,而且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制定的反击作战炮火弹药标准,部分火炮(如苏制120毫米迫击炮)因前线使用频繁,炮弹已无库存。

▲在朝鲜海岸进行抗登陆准备的志愿军76.2毫米野炮阵地

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志愿军炮兵在25千米的进攻正面上,配置了82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100余门,平均每千米45门。7—28分钟的炮火准备即发射炮弹1900余吨,毁坏敌军工事达30%—40%,支援步兵部队仅一个小时就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在打击敌人反扑时,被志愿军炮火击退的敌军冲锋占总数的40%。整个金城战役,志愿军共消耗弹药约3.6万吨,其中炮兵消耗炮弹1.9万吨。

▲金城反击战,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进行炮火准备

到朝鲜停战时,志愿军已发展成预备炮兵10个师46个团,全军共拥有火炮1.49万余门,包括山、野、榴炮和火箭炮2384门,反坦克炮7239门(包括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迫击炮4046门,高射炮1317门,且大量装备苏制各型火炮。志愿军炮兵在朝鲜的2年零9个月的战争期间,共毙伤敌人15.8万余人,击毁击伤火炮570余门、汽车880余辆、坦克940余辆,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与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所取得的经验,对我军炮兵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构成深远影响。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