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俄罗斯局势又发生戏剧性变化
来源:牛弹琴

一觉醒来,俄罗斯局势又发生戏剧性变化。
我相信,对很多关心国际政治的朋友来说,这一觉睡得可能都不太踏实。因为在俄罗斯,局势非常紧张。
瓦格纳部队在向莫斯科挺进,最前锋距莫斯科只有200公里。红场全面警戒,一些高速路被挖断。普京此前则发誓:要严惩叛乱行为。
弄得不好,那就是一场流血的内战。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现在苏丹的情况。
这对俄罗斯,对邻国中国,对整个世界,都将是一场惊变。很多人屏息看着事态的发展。
但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戏剧性变化发生了。
1,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紧急斡旋,与瓦格纳集团首领普里戈任举行会谈。两人也都是有2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了,这次斡旋显然得到了普京的授权。
普里戈任接受了卢卡申科的建议,同意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势,避免最终在俄罗斯发生流血事件。白俄罗斯方面称,卢卡申科提出了“绝对有利和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就此方案瓦格纳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克里姆林宫随后表示,感谢卢卡申科的所做的努力。

2,普里戈任稍后下令部队掉头,返回在乌东地区的野战营地。他说:“他们希望解散瓦格纳军事公司。我们6月23日开始正义行军。我们在24小时内到达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的地方。我们的战斗人员此时没有流一滴血。”
他并且表示:“现在到了可能流血的时候了……因此让我们的纵队掉头,按计划返回野战营地。”
3,克里姆林发言人佩斯科夫也证实:针对普里戈任叛乱的刑事调查将被撤销,他将前往白俄罗斯;另外,大赦参与事件的瓦格纳将士。
至于普里戈任强烈要求罢免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佩斯科夫说,只有普京有这个权力,所以普里戈任和卢卡申科无法讨论这个问题。他并且说,这是一起“相当困难”和“充满悲剧性的事件”,但“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摆脱流血和内部对抗”。
如果真是这样,俄罗斯紧张局势,应该是得到初步缓解了。
完全个人观点,三个没想到吧。
第一个没想到,瓦格纳这么凶悍。
在俄乌冲突中,瓦格纳立下过汗马功劳。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尤其是最惨烈的巴赫穆特拉锯战,瓦格纳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矛盾有摩擦,我们可以理解;养虎遗患尾大不掉,我们也都清楚。但在乌军反攻之际,瓦格纳突然发难,闹到要向莫斯科进军的地步,确实匪夷所思,我相信,也出乎很多西方人的意料。
事后诸葛亮,那就免了。

第二个没想到,普京这么应对。
一脸愤怒的普京,在电视讲话中发誓要严惩叛乱。估计普京也想凭借自己的权威,震慑住叛乱者,迅速平息事态。
但结果事与愿违,瓦格纳干脆向莫斯科进军,导致俄军在首都紧急布防。个人以为,普京最好的方式,应该事前稳住普里戈任,杯酒释兵权,自然也就没有后续的惊变了。
当然,普京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硬中不乏柔性,立刻请卢卡申科出面,进行紧急斡旋。另外,普京多少还是有分寸的,虽然电视讲话很强硬,但通篇没有提普里戈任的名字,应该也为后续和解埋下了伏笔。
第三个没想到,最后戏剧性变化。
局势剑拔弩张,流血一触即发。看得全世界都万分紧张,西方国家更是紧急开会,商讨对策。当然,网络上各种谣言,甚至说打起来了,普京已经逃走了,等等,不堪一驳。
但一天后,局势突然就化解了。
卢卡申科居中斡旋,俄罗斯大赦瓦格纳,瓦格纳回到乌克兰营地,继续去打乌军了。
看来,事件发生后,普京第一个电话就打给卢卡申科,确实也发挥了作用。对俄罗斯对普京来说,这样戏剧性的结果,可能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最后,怎么看?
三点吧。
第一,怎么定性?
虽然普京用词很狠,直接用了“叛乱”。但从结果看,我个人的观点,这更像是一次军中“哗变”。将士们对待遇不满,对将领有气,对决策不满,有时就会发生哗变,当然,严重一点的,那就是兵谏或政变了。
一般情况下,哗变都会平息,不外乎进行某种安抚,满足将士们的要求。我们看到的戏剧性变化,应该就是这种套路。所以,认为这次瓦格纳哗变,就会改写俄乌冲突乃至俄罗斯走向,应该还为时过早。
这只是一个插曲,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复杂而残酷现实的插曲,但现实还在继续。

第二,接下来会怎样?
瓦格纳应该会成为历史。俄罗斯承诺不会追究责任,但不代表会放任,尤其对瓦格纳这样的雇佣兵集团听之任之。当然,按照和解协议,普里戈任可能会被流放。
悍将,成为叛将,最后剥夺兵权,流放异域,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然,这样大的事件,普京肯定也会反思,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敢挑战他的权威?为什么内讧这么厉害?痛定思痛,不排除最后挥泪斩马谡吧。
对普京的考验,应该还在继续。
第三,俄乌冲突会怎样?
对俄乌冲突有没有影响?
肯定有影响,对俄军士气肯定有重大影响。
俄军就说,乌军趁势在多个方向发动猛烈攻击,但遭到俄军击退。但乌军则宣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泽连斯基则说,瓦格纳事件暴露了俄罗斯的弱点,“那些说俄罗斯太强大而不能输的人,你们现在看看。”
但换个角度看,俄罗斯局势的戏剧性演变,对俄乌冲突来说,未必是好事。俄军为了显示没有受到影响,瓦格纳为了洗清自己的污名,不排除更会加大进攻。毕竟,哗变是战场失利的必然结果,如果是胜利,那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唉,和平路茫茫,满目尽血光。
还是开战之初说过的那句话:战争的胜利,永远不会是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发动和赢得错误战争的行为,往往会击败自己。
责任编辑:张迪
朝鲜“核攻击潜艇”下水,为何是崔善姬掷香槟?
朝鲜首位女外相崔善姬,从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随行官员、前著名歌手玄松月的手中接过香槟,在人民军海军官兵们的掌声中掷向新造核攻击潜艇的舰桥。随后,崔善姬举起掷香槟的袋子,和金正恩站在一起,接受官兵们的欢呼。9月8日晚8时,朝鲜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头条,用半个小时对朝鲜第一艘核攻击潜艇“金君玉英雄”号下水进行报道。崔善姬投掷香槟的一幕,是朝鲜首次对外展示世界海军通行的新船下水掷瓶礼。中国新闻周刊2023-09-10 10:05:560001普京承认:那时“太天真了”
综合塔斯社、“今日俄罗斯”(RT)当地时间14日报道,俄总统普京当天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年度记者会,并与俄罗斯民众进行直播连线。在回答会对20多年前的自己提出什么建议时,他直言要告诫年轻的自己“不要轻信西方”。0000印度内阁部长:将在印缅边境修建围栏,阻止缅甸人自由越境
(观察者网讯)缅甸西部与印度相邻,缅甸冲突爆发后,印度面临难民涌入的压力。当地时间1月20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Shah)在一场活动上表示,莫迪政府将在印度与缅甸边界“筑起围栏”,并考虑结束与缅甸之间的“自由流动制度”,以阻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印度。据《印度时报》等印媒报道,阿米特·沙阿是在印度阿萨姆邦举行的警察检阅仪式上做出的上述表述。观察者网2024-01-21 10:17:210000他被炸死,美方“未公开承认”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6日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人员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该机构雇员哈尼·杰内纳及家人于11月死于以色列空袭。报道称,哈尼等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死讯加剧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内部对以色列的不满和抗议。环球时报2023-12-17 00:20: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