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一单难求!利率降低催生“存款特种兵” 大额存单为何持续走俏?
“去年还可以看到利率3.5%左右的大额存单,当时还觉得收益率不算高,没想到今年下降到3.1%了。”近日,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感慨。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大额存单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该产品的销售却依然十分火爆。 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一单难求” ,额度很快售罄,甚至出现上线几分钟就额度不足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伴随利率市场化,银行净息差收窄,大额存单这类对于银行来说成本较高的负债,是利率调降的首选。
利率降低催生“存款特种兵”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查询各家银行App或走访银行网点发现,目前国有银行大额存单额度普遍比较紧张。
以工商银行为例,大额存单期限从1个月到3年不等,1个月利率1.6%,3年期利率3.1%,起存金额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以存期3年、利率3.1%,起存金额20万元计算,到期可获得利息18600元。
但不论期限长短,手机端显示上述产品均已“售罄”,界面新闻记者以客户身份致电工商银行某网点,客户经理表示,目前针对6个月内新客户有少量额度。
交通银行也有类似情况,交行工作人员表示,手机银行显示额度不足,客户可以选择到银行柜台办理,柜员可以在系统内申请额度,但额度应该比较有限,总行或省分行会进行总量控制。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与国有大行相比,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稍高,且额度相对较为充足。
融360数据显示,对比各类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水平,城商行1年及以内期限平均利率最高,外资银行2年及以上期限平均利率最高,国有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近期较为稳定,处于垫底水平。
正因为不同银行之间利率水平存在差异,一些精打细算的投资者甚至会选择跨省存款,据媒体报道,江苏储户跨省到上海一家银行购买大额存单。
从大额存单整体利率水平来看,2022年10月份以来,国有银行各期限平均利率均比较稳定,其他银行中短期利率呈上升趋势,长期利率则持续下降,3年期利率下降趋势最明显。
4月份国有银行大额存单各期限利率稳定,股份制银行1-3年期平均利率略有上涨,城商行2年及以上期限平均利率均环比下跌,农村金融机构各期限平均利率均环比下跌,跌幅相对较大。
大额存单为何持续走俏?
在利率水平逐渐走低的背景下,大额存单销售为何依然火爆?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刘银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近两年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存款市场监管加强,银行需要下调揽储成本来缓解息差压力,相对于普通定存,大额存单利率较高,银行会首先下调这类高成本存款的利率。
对比普通定存和大额存单1年和3年期利率走势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定存和大额存单1年期平均利率均有所反弹,但3年期平均利率下降趋势都比较明显,大额存单利率下降幅度要更大。可见银行在压降存款成本方面,重点就是压降长期存款利率和高成本存款利率。
刘银平分析,自2022年末以来,由于股市低迷、债市震荡、理财“破净”,叠加疫情影响,老百姓的投资风格偏向保守,因此大额存单热度逐渐上升,部分银行的长期大额存单额度经常会出现不足的情况。2023年以来,居民存款意愿依然较强,大额存单市场热度不减,不过由于上半年银行额度相对充足。
中信银行网点客户经理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整体利率水平较低,购买3年期大额存单并不是理想的投资选择,如果未来三年内利率上调,投资者就无法享受更高的利率,所以建议投资者,即便想要购买大额存单,比较推荐购买一年或以下这类期限较短的产品。
在大额存单销售火爆的情况下,如果买不到,对投资者而言是否有替代产品?
刘银平认为,国债与长期大额存单的相似度较高,保本,利率接近。不过国债的购买难度较大,只有每年3-11月的10日可以购买,还需要抢购,火爆程度甚至超过大额存单;货币基金、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灵活性较高,过去购买中短期大额存单的投资者可考虑这两类产品;结构性存款、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也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购买,不同产品有不同特点,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张文
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人社部、财政部22日发布《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3年1月1日起为2022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诺哈网2023-05-25 16:39:370000趋势逆转?存款再度理财化!业绩展示即将统一规范,优质理财产品“吸金力”或倍增
财联社5月23日讯(编辑杨一骏)4月存续理财规模环比增长,且5月以来新发理财继续回暖。伴随住户存款下降,机构表示,存款出现理财化现象。一方面,有债市走牛,理财业绩回暖的原因;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使得理财产品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即将迎来自律统一规范,优质理财产品将更易脱颖而出。存续理财规模自去年10月以来首度转增,新发理财持续回暖0000金融业降薪潮,月薪8万将成往事?
来源:每日人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券商、投行都是‘高薪’的代名词。它们象征着一种奢侈的金领人士的生活——出入五星级酒店、穿着领口秀着自己姓名缩写的衬衫,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谈上亿的生意。去年7月,头部券商中金公司员工家属晒出的‘8万月薪’,又给这个想象覆上了一层金粉,同时也刺痛了大众的神经。更超乎普通人想象的是,‘8万月薪’在人均年薪百万的中金公司,也算不上什么。诺哈网2023-05-25 15:35:160000区域主题、投资组合频现 理财产品玩“花活”
诺哈网2023-05-25 20:46:260000杭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及销售管理等问题被罚45万元
4月21日消息,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及销售管理不规范、信息登记及数据报送不准确,被处以罚款人民币45万元。责任编辑:宋源珺诺哈网2023-05-25 18:01: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