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朋友总爱玩扶手梯,毫无危险意识
养孩子可以犯错,但有一种错误,绝不能犯!
一家四口在商场逛街累了,便坐到了商场的一些椅子上。
大人们或许在谈论着天气,也或许在谈论着玩具贵或摇摇车声音太大等问题……
这时,这个家庭的3岁小男孩独自一个人跑到了一旁的电动扶手梯前,滚动的黑色扶手看起来很有趣,就像一辆小火车……
他便满怀期待地双手抓住了扶手……
最后,他感觉自己没抓住,接着往下坠,最终一点知觉也没有了。
这是前几天发生在湖北的悲剧。孩子没了,父母要求商场负责任。
大家怎么看?

小朋友扶手梯意外频发背后隐藏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1、探索的成长需求
每一个孩子天生好奇心满满,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方式。在好奇心满满的前提下,孩子从小会自发地满足好奇心,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探索。对于孩子的探索,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比如宝宝出生后会专注地听各种声音,看各种移动的物体;
稍大后,会把玩具放嘴巴啃咬;
再大一些,会在屋子里满地爬,桌底、床底、洗手间都是他们光顾的地方;
随着他们会走路,便把探索放在了户外,比如河边、树上、草丛中……当然少不了像小火车运行的电动扶手梯。
因为探索看起来“有趣”或“新奇”的东西,是所有小朋友的特点,因此便导致无数扶手梯事故频发。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3,4岁左右,尤其是小朋友好奇心的爆发期,父母们尤其要重视。
所以,好奇心和探索需求,是孩子意外频繁发生的根源。
2、小朋友天生缺乏“电梯恐惧基因”
我们知道,孩子天生对蛇、对蜘蛛、对凶猛的动物……天生有恐惧感,对经常伤人的电梯却“毫无恐惧”,这在进化心理学们看来,“祖先恐惧”列表里,还没有“电梯恐惧”。从人类诞生开始,他们历经自然界猛兽的袭击和吞食,这种恐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便“刻”在了人类的基因上。

但电梯却是近代的科技,我们不难设想,倘若原始人玩穿越,一定会对电梯这个“怪东西”好奇,他们或许会爬上去,这里摸摸,那里嗅嗅,甚至爬一爬,躺一躺。年幼的小朋友一定会做相似的事情,因为这是小朋友的“学习方式”。但因为我们的小朋友尚缺乏“电梯恐惧”基因,也因为从来没经历过电梯事故的危险和恐惧,所以他们会毫无戒心地在电动扶手梯上玩耍,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除此之外,从错误中学习,也是小朋友的学习方式,正如教育心理学教授马丁(Andrew Martin)说过,孩子需要从错误中学习。可是,电梯意外这类错误,没有哪个孩子或哪个家庭能承受得起。
六岁内,孩子的安全,全靠大人“看管”
孩子需要探索和满足好奇心,与此同时,他们缺乏对电梯等潜在危险的戒心,所以导致电梯悲剧频发。有父母经常跟我说,他们有教育孩子,警告孩子不能独自一个人玩电梯或扶手梯,但孩子常常没一点记性。原因有下面两个:
1、六岁内,孩子对父母的叮嘱常常记不住/理解力差。
这是正常的,孩子越年幼,心智发育越不成熟,对父母的教育听完就忘记;即使听了,他们脑瓜里对父母话语的吸收度也有限。因为小朋友的理解力差,有时他们理解的意思,跟父母的也有出入。
这好比一位爸爸告诉他家的小男孩:“不要乱按电梯按钮”。
刚转身,小男孩就按了。
爸爸很抓急,“明明告诉你,让你不要乱按,怎么还乱按?”
小男孩很委屈:“我就是按了,可我没乱按啊”。
其实小朋友的理解力常常很具体,他脑瓜里的“乱”很可能跟“一地乱玩具”的“乱”挂钩。

2、六岁内,孩子的自制力差。
值得父母们重视的是,小朋友越小,自制力越差,即使记住了父母的“叮嘱”和“教育”,也会非常轻易地被“有趣”、“好玩”的事物打败。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告诫小朋友:“不要摸商店的毛绒玩具。”毫无疑问地,对小朋友来说这是一阵“耳边风”。大部分情况下,小朋友一旦看到粉红色表情呆萌的毛绒绒小兔子,一定会轻易地把父母的叮嘱抛至脑后,伸手对玩具又抓又摸。跟在后面的父母们,大概除了吼,就只能全程无奈翻白眼。同样,父母对年幼孩子叮嘱“电梯危险”,也常常效果甚微。
所以,6岁内的孩子,全靠大人“看管”,否则非常容易出意外。
为人父母的“第一条重要”责任,是什么?
小朋友对电梯毫无恐惧,但父母是有的。扶手梯、电梯意外经常耳闻,商场护栏事故时有发生,父母们普遍对电梯有防范意识。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父母放任小朋友在商场乱跑,甚至还在一旁自顾休息……可以说,这些父母辜负了孩子对他们的信任。
宝宝出生后,饿了会下意识地找妈妈,尿湿了会下意识地找妈妈,疼了痛了也会下意识地找妈妈,感觉害怕了更是下意识地找妈妈……因为他们天生对妈妈充满信任感,相信妈妈能“非常安全”地保护好他们……同样地,当孩子们好奇心爆发,到处走、到处看,被有趣的东西吸引,探索新奇的事物时,他们以为“妈妈总在身边”!当然,孩子长大后能自我保护,但6岁内的孩子还缺乏这种能力。

所以,为人父母的“第一条重要”责任,是要配!得!上!孩子对你的信任!
但愿,天下的爸妈们,能把“第一条重要”责任放在心上,帮助孩子平安地长大!
关键字:安全与意外、保护孩子、幼儿心理、亲子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如何用中医之法调理鼻窦炎?远离抗生素、激素(小儿|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个在低龄、年老体弱人群中十分多发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浓涕、嗅觉障碍、头痛、长时间张口呼吸……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有可能引起眼眶、颅内并发症。01鼻窦炎为西医的病名,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的总称,鼻窦炎指的是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了炎症,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诺哈网2023-08-25 22:32:450000校门口“不堪”一幕,打脸了多少自以为是的父母?
进化妈:合格的父母,从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让孩子牺牲自己的尊严。作者:木小暖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偏偏一位不靠谱的爸爸还当众揭孩子短,引来同学的嘲笑。这是前几日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男孩义正言辞的告诉爸爸:“学校那段路,我不想让你说我。”“如果在你上班那一段路,我说你老是喝酒喝到吐,你又说我不给你面子”。“我现在也要面子。”男孩说完,委屈大哭。诺哈网2023-08-14 15:36:200000高考三个工科专业,学得辛苦,未来发展和待遇远超过其他本科生
高考,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人生实力的彰显,所有的学生占据的轨道都是相同的,起跑点也是相同的,未来能达到何种终点,完全取决于十二载的努力。高考的成绩是令人关注的,一分之差,在院校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天壤之别。从高考报志愿的角度分析,理科的专业和院校相对比较多,可选择的概率相对比较丰富。虽然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处于非常艰难的状态,但这三个工科专业却呈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诺哈网2023-08-27 14:16:160000中国第一毛孩:出生就被研究,因“一身毛”爆火全球,如今现状如何?
这是阿呆爸第773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初六一双眉毛像一把毛刷,络腮胡几乎遮住了两张脸,些许黑毛从衣领处露出来,全身上下目及之处,都被黑毛遮盖住了。他的名字叫于震寰,虽说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在七八十年代,他是家户喻晓的人物。诺哈网2023-08-16 17:17:030000女儿为啥谁抱和谁走?“自来熟”的功与过,把握认生期才是重点
我们家小花和哥哥小时候性格相去甚远。哥哥比较内向,一见生人就有怯意。妹妹却是个自来熟,谁对她乐她都高兴,谁抱她,她都跟着走。虽然女儿在人群里很讨喜,大家也说这孩子特别地接地气,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家小花也扛不住地“矫情”起来了。而她哥哥,小时候腼腆,长大了反而热情地多,也宽容地多。为什么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孩子到最后还是出现这样的情绪转变呢?其实,这和小婴儿“认生期”有关。诺哈网2023-08-10 17:15: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