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废塑料可以巧变石墨烯

一项研究可将回收利用的汽车废塑料变成石墨烯,并通过一种节能技术将其用于制造新的汽车部件。研究结果为全球在用的14亿辆乘用车产生的这种需填埋垃圾提供了一个潜在处理办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通讯—工程学》。
报废汽车产生的废塑料在全部需填埋塑料垃圾中占了1万亿千克,平均每辆车有200-350千克塑料。出于各种原因,这类材料很难被再利用。比如,这些材料中有很多都是工程改造塑料,无法回收利用;而且传统回收方式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塑料进行分离,回收成本高昂。
近期研究显示,将废塑料变成石墨烯是可行的,石墨烯是一种宝贵材料,每吨价值6万~20万美元,具有高导电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实用特性。这一过程或许是将汽车塑料回收变成石墨烯的可行手段。石墨烯有时也会作为部分汽车塑料的添加剂,提高强度和噪音吸收率。
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James Tour和同事演示了利用名为焦耳热闪蒸的节能技术,将二手车塑料转换成高质量石墨烯。该技术使用电流加热碳,将其变成石墨烯,只需使用低成本设施,且无需对塑料进行分离或分类,也无需溶剂、熔炉或水。
作者将福特F-150皮卡的保险杠、垫片、地毯、垫子、座椅、门框压条一起粉碎,演示了这个过程的一般步骤。他们又用回收得到的石墨烯增强了新的车用塑料,并发现其性能与福特新投产的含石墨烯的塑料复合材料的性能相当。


作者随后又对这种从废物中回收的石墨烯/塑料复合材料再次使用焦耳热闪蒸技术加热,产生了更多的石墨烯。
此外,作者还发现相比传统的石墨烯生产方式,焦耳热闪蒸技术在能源需求、全球变暖作用、耗水量方面都更低。
作者认为,该研究或成为朝着更环保石墨烯生产方式的一次进步。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4172-022-00006-7
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四文齐发!迄今最全人类细胞图谱登上《科学》封面,书写人体百科全书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四篇重磅论文同时上线,报告了构建综合性人类细胞图谱(HumanCellAtlas)取得的里程碑结果。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创建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泛组织人体单细胞图谱:涉及33种人体组织、超过100万个细胞,涵盖500多种细胞类型。▲这一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封面诺哈网2023-05-25 22:01:130000“醉鬼”归咎于进化遗传?人类灵长类祖先可能喜欢吃高酒精含量水果!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猴子通常喜欢吃含有酒精的水果,这与我们人类喜欢饮用酒水似乎存在着微妙关联。25年以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罗伯特·达德利(RobertDudley)一直关注为什么人类如此钟爱酒水,2014年,他撰写了一本书,提出人类对酒水的爱好产生于数百万年前,当时我们的猿和猴子祖先发现散发酒精气味的水果通常是成熟、发酵且营养丰富的水果。诺哈网2023-05-25 19:00:570000这些免疫细胞遍布大脑,它们的来源和功能刚刚被发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大脑常被称为全身的指挥官。为了保护这个重要器官免受微生物感染或是其他有毒物质的伤害,丰富的血管在脑实质与血液中间形成了一道屏障。主要由血管细胞构成的血脑屏障,严格过滤从血液进入大脑的物质,从而保证大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与此同时,驻守在脑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监控”着脑实质的环境,识别并吞噬病原体等,构筑起保护大脑的一道防线。00007月1日起国六b全面实施 销售:部分旧车型可降价1万
近期,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公告,自7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但同时,对于排放未达标的库存车,也留出了半年的销售处理窗口。工信部指出: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诺哈网2023-05-26 03:17:460000中国团队研制出能 “独立思考”的空中机器人
在未知复杂环境中成群结队飞行,一直被看作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技术瓶颈。在两年多的研究中,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州研究院科研团队解决了未知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单机与群体的智能导航与快速避障方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将只能在电影里面看到的场面带到现实世界。诺哈网2023-05-25 19:55: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