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也能利用太阳发电
诺哈网2023-05-25 19:00:470阅

白天,太阳辐射会让地球变热,但当太阳下山时,这些能量就会消失在寒冷的太空中。随着热捕获技术的重大进步,太阳的巨大能量可能很快就能在黑夜中得到利用。
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测试了一种能够将红外热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光子学》。
该团队使用了一种称为“热辐射二极管”的发电装置,它类似于夜视镜中的技术。

研究小组负责人Nicholas Ekins Daukes说:“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人们发现蒸汽机的效率取决于整个发动机的温差,热力学领域由此诞生。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太阳能——太阳提供热源,地球表面相对较冷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冷吸收器。这就可以发电了。”
当研究小组想到从地球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红外辐射时,地球是相对温暖的天体,而广阔的太空空间非常寒冷。“根据热力学的相同原理,也可以利用这种温差发电——向太空发射红外光。”Daukes说。

挪威研究人员Rune Strandberg首次探索了这种装置的理论可能性,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夜间捕捉热能的替代方法。
这项新测试产生的能量很小(大约相当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的0.001%),但概念证明的意义重大。
Daukes表示,“我们通常认为发光是消耗能量的,但在中红外波段,我们可以用辐射能发光,我们已经证明了获取电能是可能的。”
“我们尚未使热辐射二极管成为日常现实的神奇材料,但我们证明了这一原理,并希望在未来几年里,能在这一结果上取得更大的改进。”他说。
该团队现在正开发和改进自己的设备,以进一步利用夜晚的力量,并寻找潜在的行业合作伙伴。
相关论文信息:10.1021/acsphotonics.2c00223
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高楼为什么一直在晃,还那么吵?
最近,由于北京的疫情而不得不在家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望向窗外,还是一栋栋高耸的楼房,不过,这次走近窗边,才注意到大部分楼房上竖立着几根“管子”,或许是避雷针吧。如果是之前,我可能会认为它们都静静地矗立在闹市中,但现在,我眼前浮现的画面却是一些工程师拖着测量仪到楼顶上,然后告知世界:“高楼不可能不动。”而且,它们还在一直发出声音。撰文|王怡博审校|王昱一直在晃动诺哈网2023-05-25 18:58:230000AI算法能检测大脑缺陷,有助于治疗癫痫疾病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16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发一种AI算法,能够检测出癫痫患者早期症状,甚至包括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可能忽略的症状。该AI算法能检测出患有一种罕见疾病的患者,准确率达到60%以上,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成像未发现任何隐性症状。这种罕见疾病是癫痫,据称,英国和美国居民癫痫发病率达1%,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大脑出现不受控制的脑电流爆发,从而引发痉挛抽搐。诺哈网2023-05-27 00:51:070000资源量超百万吨!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发现超大型锂矿
作者|倪思洁锂矿,素有“白色石油”之称,是一种极其稀有的白色轻金属资源。目前,我国锂资源75%依靠进口。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锂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获悉,该研究所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团队在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发现了超大型锂矿。诺哈网2023-05-26 01:28:050000在黑夜也能利用太阳发电
白天,太阳辐射会让地球变热,但当太阳下山时,这些能量就会消失在寒冷的太空中。随着热捕获技术的重大进步,太阳的巨大能量可能很快就能在黑夜中得到利用。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测试了一种能够将红外热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光子学》。该团队使用了一种称为“热辐射二极管”的发电装置,它类似于夜视镜中的技术。诺哈网2023-05-25 19:00:470000古生物学家发现世界首例鳄鱼足印粪化石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远古世界》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篇题为“粪化石上的脚印,越南始新统地层中的罕见发现”的论文中,该所外籍博士生凯泽和多国学者联合报导了世界第一例鳄鱼足印粪化石。诺哈网2023-05-26 01:59: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