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孩子好一点?看了会落泪

|萍|语|文|PING YU WEN


这世界那么多人
音乐:
HandsomePilot - 纯音乐

作者〡萍静的萍首发〡萍语文
我们都有孩子,有的孩子展翅高飞了,有的孩子还在身边叽叽喳喳。若干年以后,当他们走了很远的路,吃过很多的苦,回望家,是甜蜜还是苦涩?
时光飞逝静悄悄,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好?六个理由够不够?
你对孩子好
他们的回忆就美好
你对孩子的好坏都会成为他们的冷暖回忆。有人忆小时候的母爱苛刻,只要考了第二名,妈妈就会冷着脸说:“我不会给第二名做饭。”香港演员张国荣说:“如果让我回忆小时候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我什么也想不起来。”
还有些父母会逼着孩子自己撕掉漫画书,或者把他们的洋娃娃用剪刀剪碎。这样的画面,长大以后回头看,都是一声苦笑,笑出眼泪。
父母温暖
孩子才愿意归巢
要让孩子归巢,家必须温暖。那些动不动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是为了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慰藉,外面即使刮风下雨也比家里晴好。
央视拍过一个纪录片叫做《镜子》,其中有个辍学少年名叫泽清,跟着记者的镜头走进泽清的家,那个家庭的冷清,让我永远难忘——灯只亮一盏,人只有一个,全无烟火气和人情味。他说,我家永远是这样,要么爸爸不在,要么妈妈不在,要么谁都不在。
父母子女总有一别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孩子渐渐长大,渐行渐远。小时候,每天见一面;上高中了,一周见一面;上大学了,一学期见一面;工作之后,一年见一面。
有一天,当我们垂垂老矣,又要准备永别。我在书上看到一句:“尽管知道总有一别,但是我们永远没有准备好。”什么才叫准备好了?就是当我们彼此充分地爱过。
不曾嗅过芳香
如何吐纳芬芳
让孩子感受到美好,他们才会好好待人,好好待生活。
看过一个采访,当记者问一名刚刚劳教释放的青年:“为什么不能和气点?”他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什么是和气,因为父母从小对我就不和气。”他还说,也很想做一个好人,但一看到柔弱的东西,譬如小孩子、小狗、小猫或其他小动物,就忍不住想折磨它们。
真坏,但他不曾嗅过芳香,如何吐纳芳香?
你对孩子好
他们才有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港湾,孩孩子如果感受不到你的善待、宽容,如果遇到挫折,就没有退路。
有些孩子,在外面受的胁迫,选择屈从或者瞒报,有时是因为害怕,有时候是因为不相信。唯有对孩子好,取得他们的绝对信任,孩子才会在犯错之后、迷途之时,想起向你求助。
你都不对孩子好
谁对他们好
孩子是被父母不由分说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们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父亲母亲。今生相逢,你若不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好?有个身残志坚的小女孩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除非爸妈也不要我了。
人生没有好走的路,当一个孩子历经万苦千辛依然热爱这个世界,父母之爱是他们的底气。
父母被杀后,舅舅夺走了我的百万遗产:这个只看钱的世界糟透了
都说“娘亲舅大”,“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里,很长时间里一直有外戚的传统,国舅爷往往是皇权很重要的力量。对于这种传统,历史的解释是:皇族自身为了争权夺利,自家兄弟往往反目成仇,而舅舅一系的势力必须依靠自己才能存在,所以叔伯兄弟都指望不上,外戚则可以利用。诺哈网2023-08-19 15:38:510000被父母强制考公5年后患上精神病:这就是所谓的“为了孩子好”吗?
这是阿呆爸第776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扁舟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彻底火了。因为烧烤便宜,淄博一夜爆火。470万人口的城市,在3月份愣是接待了500万人。其实,在烧烤爆火之前,淄博的存在感是很低的。说起淄博,亦或者说谈起山东,普通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考编”。山东人到底有多在乎编制?诺哈网2023-08-17 14:46:360002孩子抑郁后我才明白:通过哭穷让孩子上进,是最残忍的教育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会保护孩子的自信。真正有能力的孩子,一定有温暖的父母。富书作者:阿幸;主播:紫陌骐骥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前几日,贵州某13岁男孩被确诊重度抑郁,孩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因为孩子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常常感到自责,郁郁寡欢。而孩子的病情并未引起孩子母亲的重视,还诉苦“挣的钱都给你花了,你还有啥想不开的”。寥寥几句,让网友们炸开了锅:诺哈网2023-08-14 11:26:460000遭清华北大劝退,“高考狂人”张非如今怎么样了?
这是阿呆爸第616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杨米辣参加4次高考,一次复旦,一次北大,两次清华,他曾被称为“考霸”张非。可复旦他不上,清华北大更是先后两次将其“劝退”,关键原因就在他自身。从“天才少年”,到“泯然众人矣”,张非到底经历了什么?01.1983年4月,张非出生在四川南充的香山村,父亲是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母亲则在中学里打工。诺哈网2023-08-19 15:30:450000中国式的亲子关系,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父母没有“边界”感
在大多数父母心中认为: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必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贯彻这一原则的父母,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对孩子是千娇百惯,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的委屈。疼孩子,没有任何尺度,甚至对他们的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诺哈网2023-08-11 15:36: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