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口技大师:蝙蝠模仿蜜蜂声音吓退捕食者

贝氏拟态是指一个无害的物种模仿一个危险的物种,这是一种进化“策略”,能为拟态者提供保护,使其免受潜在捕食者的攻击。
近日,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哺乳动物中首例贝氏拟态声学现象:大鼠耳蝠能模仿蜜蜂的嗡嗡声,以阻止食肉猫头鹰捕食它们。
“在贝氏拟态中,‘无害’物种会模仿‘有害’物种,以阻止捕食者。”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的Danilo Russo说,“想象一下,一只蝙蝠被捕食者抓住了,但还没有被杀死。嗡嗡声可能会在一瞬间欺骗捕食者——足以让它飞走。”
Russo是在野外考察时发现这一现象的。研究人员经常使用捕蝇网捕捉蝙蝠。“当我们把蝙蝠从网中取出或处理它们时,它们总是像黄蜂一样嗡嗡叫。”Russo说。
研究人员认为嗡嗡声是某种不寻常的求救信号,而且蝙蝠发出这种声音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也许它可以借此向其他同类发出警告,或者阻止捕食者。Russo团队决定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他们关于嗡嗡声的猜测。
研究人员首先观察了蝙蝠嗡嗡声和蜜蜂嗡嗡声的声学相似性。他们还将这些声音播放给圈养的猫头鹰听,看看它们会作何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猫头鹰有不同的反应方式,这可能取决于它们之前的经历。但无论如何,猫头鹰对嗡嗡声的反应始终是远离。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是哺乳动物和昆虫之间的种间拟态的第一个例子,也是声学拟态的少数例子之一。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对声音的分析显示,将猫头鹰听不到的声学参数排除后,黄蜂和蝙蝠发出的嗡嗡声的相似性最明显。Russo解释说,换句话说,猫头鹰听到的黄蜂和蝙蝠的嗡嗡声比人们听到的更相似。
猫头鹰选择远离这种嗡嗡声是因为它们以前被蜇过吗?Russo说,蜇人的昆虫也可能会蜇猫头鹰,但没有数据来证明这一点。不过,有证据表明鸟类也会避开黄蜂。例如,当黄蜂进入巢箱或树洞时,鸟类一般不会去探索它们。
研究人员表示,因为猫头鹰、蝙蝠和蜜蜂共享许多相同的空间,比如建筑、岩石裂缝或洞穴,它们可能有很多机会进行互动。即便如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远亲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很有趣。
“令人惊讶的是,猫头鹰代表了进化压力,并塑造了蝙蝠的声学行为,这只是进化过程之美的无数例子之一。”Russo说。
Russo指出,还有许多其他脊椎动物在受到干扰时也会发出嗡嗡声,另外还有数百种蝙蝠,其中的一些可能也会使用类似策略。未来,科学家希望在其他相互作用的群体中寻找这些有趣的互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3.052
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人际传播被证实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佳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猴痘患者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尚不清楚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诺哈网2023-05-25 19:17:320000你的血型与性格、智商、社会地位,真的有关系么?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204-血型决定性格?作者:子昱校稿:朝乾/编辑:扑棱蛾在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与楚云飞“相爱相杀”,最终在淮海战役狭路相逢、一决生死,结果两人都身负重伤。在抢救时,医护人员急需为O型血的李云龙输血,结果门外的战士们都不是O型血,最终还是护士田雨献血救了李云龙一命。李跟田的事,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还记得他在秀芹坟前是怎么说的吗?0001看电视太久更易得冠心病?关键和这一行为有关
经常喜欢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可要注意了,剑桥大学与香港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看太多电视可能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提升与遗传因素无关。也就是说,谁看得越多,越容易被冠心病找上门。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就是久坐,过往的研究就发现长期坐着,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要更高。诺哈网2023-05-26 20:08:240000这种致命毒药,竟是所有生命的起源
来源:科研圈在氧气出现在地球上之前,环境里到处是氰化物。这种致命毒气是如何成为地球生命诞生的关键成分的?来源Discovermagazine作者DonnaSarkar翻译阿金编辑魏潇诺哈网2023-05-26 00:52:220000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比之前遥远星系勘测精度提升5-10倍
诺哈网2023-05-27 04:0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