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地核存在微小磁波
诺哈网2023-05-25 20:18:340阅

一项新研究在地核中发现了微小的地磁波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3月21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地核的内层是固体,外层是液态金属。热的内核和冷的外层之间的温差驱动了液体中的对流,而金属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这种运动是无秩序的,因此磁场会随时间而变化。
1999年至2021年期间,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的Nicolas Gillet和同事利用卫星和地面天文台数据观测了地球磁场。他们发现,地核赤道周围的磁场存在有规律的波动。这种波动每7年重复一次,并以每年大约1500公里的速度沿着赤道向西漂移。
“重要的是搞清地核磁场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化。”Gillet说,“我们这次看到的只是这方面的微小变化。”
尽管观测到的波动相对较小,但这些波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活动。
Gillet说,关于是否有一层可以解释磁场变化的薄薄的岩石位于地球外核和上方的地幔之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新发现表明,这层岩石没有存在的必要。
研究小组还认为,利用新发现的波动,可以对地核深处的地磁场进行成像,并预测磁场未来的演变。“通过卫星记录地球磁场,我们能对脚下3000多米的地球深处进行成像,这是很有趣的。”Gillet表示。
“对于了解地球磁场在不到10年的时间尺度上如何变化,这项研究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进步。”丹麦技术大学的Chris Finlay说,“了解更长时间序列的演变,则需要在未来几十年里从太空持续观测地球磁场。”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1152581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火星浅表是何结构?是否存在水?中国科学家探火研究又有新发现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孙自法)火星在演化上被认为代表着“地球未来”,因此针对火星的相关探测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火星浅表是怎样的结构?是否存在固态或液态的水?火星地质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化过程?……科学家和大众对这些问题都有浓厚的兴趣。诺哈网2023-05-26 09:58:460000蜗牛是水熊的“公共汽车”:水熊被蜗牛吞腹后随粪便活体排出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显微等级的生物而言,它们爬行速度太慢了,有时它们可以搭载其他“交通工具”。例如:缓步生物可以通过被蜗牛吞入腹中实现远程旅行,它们在蜗牛肠道中逗留两天最终从肛门排出体外,伴随着一团粪便离开蜗牛,然后在新的区域繁衍生息。诺哈网2023-05-25 19:15:000000研究揭示1.29万年前第一批农民的起源
西南亚的单一人群被认为是农业的起源之一,他们生活在今天中东的部分地区,并曾迁徙到土耳其、希腊,最终遍及西欧。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争论这些人群是如何在上述地区出现和流动的。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挖掘出了一批新的基因信息,可能会解决相关争议。诺哈网2023-05-25 18:19:590000科学家发现史前三叶虫的“交配证据”!
三叶虫可能看起来不像可爱的远古生物,但最新研究发现,进入交配季节,它们像戴着黑武士钢盔的游泳马铃薯虫,会聚集在一起拥抱进行交配,这是科学家在5.08亿年前寒武纪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交配证据”!他们指出,在保存完好的化石腹部下方发现一对较短的附属体,可能是交配连接器,用于固定雌雄身体,当雌性三叶虫身体固定在海底,另一只雄性会从背面上方爬过去,用交配连接器固定雌性身体,使它们处于最佳交配位置。诺哈网2023-05-26 17:42:510000全球科学大咖齐聚,这场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聚焦“医学的未来——AI赋能医疗健康”
诺哈网2023-05-25 18:17: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