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氧同位素揭示1900年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了150毫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在珊瑚氧稳定同位素(δ18O)记录海平面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OMG研究员施祺团队的陶士臣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余克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随着全球变暖,冰盖融水和海洋热膨胀加剧,其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对岛礁以及沿海城市造成影响越来越大。未来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幅度和速率备受国际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关注。重建海平面的精细变化过程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造礁滨珊瑚因具有生长速率高、年生长层清晰、可开展高精度铀系(U-Th)测年,以及对周围海水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等优势,是海洋环境变化的绝佳天然记录者。造礁滨珊瑚在南海广泛发育,为重建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南海滨珊瑚δ18O与器测的海平面、海温、盐度、降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南海海平面与珊瑚δ18O的统计关系,以及控制机理。利用珊瑚δ18O定量重建了公元1850年以来的南海海平面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在1850–1900年时段,海平面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73毫米/年;随着全球升温,在1900–2015年时段的上升速率为1.31毫米/年,1993年以来的上升速率为3.75毫米/年,南海海平面呈现加速上升趋势。
研究认为,1850–1950年的南海海平面变化可能是太阳活动和温室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1950年代以来,温室气体可能主导着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该研究首次将珊瑚δ18O用于定量重建年分辨率的海平面变化,为今后开展不同时期的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团队项目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2.110897
来源:中国科学报
脱发治疗分子靶点发现!免疫系统与毛发生长具有惊人联系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脱发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毛囊导致的病症,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脱发治疗分子靶点。6月23日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论文,描述了称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是如何使用激素作为信使,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以产生新毛囊,从而促进毛发生长。0000非洲最古老的人类DNA揭示人类迁徙之谜
近日,研究人员对来自非洲东南部6个人的古代DNA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得以一窥1.8万至5000年前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的生活、活动和关系,该研究也揭示了更早以前非洲人口的复杂混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诺哈网2023-05-26 01:30:360000“宽带之父”:比发丝还细的纤维,牵动着世界神经
来源:原点阅读2006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南部海域发生了7.2级的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失,但破坏却十分严重。地震造成13条国际海底光缆受损,中国至欧洲大陆部分语音通信和数据专线中断,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大面积拥堵、瘫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成为重灾区。诺哈网2023-05-25 22:19:080000买这些新SSD的 十个里有九个是大怨种!
全新一代使用PCIe5.0的固态硬盘终于开卖了!大家被厂家教育了这么久,应该也知道,硬盘速度对电脑的使用体验影响相当大。当年用XP、Win7的时候,很多电脑都是“机械硬盘”,光是开机就要转两三分钟。换了“固态硬盘”之后,30秒就能进系统!而这还是我们平常见到的PCIe3.0固态的成绩。最新推出的PCIe5.0规格固态,读写最高能达到14000MB/s!诺哈网2023-05-26 06:50:300000“中国复眼”开建!可实现千万公里外小行星探测成像
新华社记者新华视点记者近日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北京理工大学将牵头在重庆研制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该项目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二期项目。据了解,“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将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月球、金星、火星、木星等。诺哈网2023-05-27 06:22: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