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数据分析显示:亚马逊雨林正在失去恢复力

《自然—气候变化》发布研究称,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数据分析显示,亚马逊雨林可能正在失去恢复力。这是由伐木和焚烧的双重压力造成——目前尚不清楚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影响有多大,但未来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自21世纪初以来,大约3/4的森林的恢复能力一直在下降,科学家们将这视为一个警告信号。新的证据来自于对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的卫星数据的高级统计分析。
“恢复力的降低——从干旱或火灾等干扰中恢复的能力,可能意味着亚马逊雨林枯死的风险增加。”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和慕尼黑技术大学的Niklas Boers说,“我们在观察中看到了这种弹性的丧失,这令人担忧。”他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进行了这项研究。
“亚马逊雨林是一个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宿主,通过其巨大的蒸发蒸腾作用对整个南美洲的降雨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并储存了大量的碳,即使部分森林枯死,这些碳也可能以温室气体的形式释放,进而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Boers解释说,“这就是热带雨林与全球息息相关的原因。”
亚马孙被认为是地球系统中一个潜在的引爆点,许多研究都揭示了它的脆弱性。“然而,对其未来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产生了相当多的结果。”Boers说,“因此,我们一直在研究过去几十年亚马逊雨林恢复力变化迹象的具体观测数据。我们看到,自21世纪初以来,雨林恢复力不断下降,但我们无法判断何时可能发生从雨林到稀树草原的潜在转变。当可以观察到这一点时,阻止它可能为时已晚。”这项研究是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的“地球系统引爆点”(TiPES)项目的一部分。
来自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和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的团队使用了先前已经应用于格陵兰岛冰盖和大西洋翻转环流的稳定性指标。这些统计指标旨在通过识别系统动力学的临界减速(例如对天气变化的反应)来预测系统走向突变的途径。对代表森林生物量和绿色度的两个卫星数据集的分析揭示了关键的减速。这种临界减速可以被视为恢复力的减弱,而恢复力通常使系统在扰动后恢复到平衡状态。
“如果一个系统只考虑其平均状态,那么系统可能看起来是稳定的,但用创新的统计方法更仔细地观察数据,则可以揭示其弹性损失。”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的Chris Boulton说,“之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研究表明,在平均状态出现强烈变化之前,大部分亚马逊地区可能会出现枯死。我们现在的观察分析显示,在许多地区,这种不稳定似乎已经开始发生了。”
“这令人担忧,因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模型预测,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将导致亚马逊地区的全面干旱。”Boers说,另一个因素是该地区到道路和居民点的距离,人们可以从那里进入森林。这些数据证实,靠近人类土地利用的地区受到的威胁更大。
“我们对经验数据的新颖分析,为人们对森林恢复力的担忧提供了更多证据,尤其是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系统研究所所长Tim Lenton说,“它证实,大力限制伐木,同时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对保护亚马逊是必要的。”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2-01287-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哺乳动物爱啃树皮,植物长刺来御敌
植物为什么长刺?很多时候是为了抵御食草哺乳动物的进食。哺乳动物啃食树皮的现象广泛存在,而被脱皮的树木对哺乳动物和树木种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影响,但植物刺在抵御树皮啃食方面的作用还缺乏相关的科研评估。为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科研团队对多树种树干刺策略进行了一项形态学调查,近日,相关成果发表在了《植物学年鉴》上。诺哈网2023-05-25 22:03:500000男女大脑真的不一样,《自然》发现几小时就决定了一生
对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大量动物来说,个体行为的塑造离不开性激素的调控。自从出生伊始,激增的雌性激素水平就在发育中的大脑内塑造着神经回路,这个过程足以产生持续终生的影响,也解释了两性在大脑结构和行为上的大量差异。诺哈网2023-05-26 00:29:07000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发薄膜扬声器,重量轻耗电量小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最新研发一种薄如纸张的扬声器,它可以将任何表面变成一个音频源。这种薄膜扬声器产生的音频失真最小,且消耗能量仅是传统扬声器一小部分,研究小组演示了一款手掌大小的扬声器,重量大约是1角硬币,无论这片薄膜粘在什么物体表面,都能播放高质量音频。诺哈网2023-05-25 21:04:450000这次遥控大脑实验成功了,却把网友们吓坏了
丰色萧箫发自凹非寺量子位|公众号QbitAI无需植入控制设备,就能远程“操纵”生物大脑?最新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项研究,一经登出便冲上热搜:尽管这次的实验对象不是人类而是小鼠,不少网友看过后第一反应还是“太危险了”、“有点反人类”:所以,这真的是一项特别可怕的技术么?0000单一基因突变使人类更易患癌
《细胞通讯》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人类从其他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成为不同物种后,DNA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这使得人类更容易患癌。癌症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相对少见。例如,对1901年至1932年间死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动物园的971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尸检发现,只有8只患有肿瘤。诺哈网2023-05-25 22:39: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