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物理界的新发现:登顶封面却难以复现,实验设备11年前就拆了
金磊 博雯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W玻色子严重“超重”,带来的风波还在继续。
这项被誉为是“十年来最重磅物理学发现”的研究,对于物理学界正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还能发现新物理”[9]。
若验证为真,将使得基础物理学理论被重新改写。
但如果无法验证呢?

是的,现在已有不少物理学家表示:
这项登上了Science封面的实验结果是孤证,还需要其他实验进一步确认。
究其原因,还是这项实验所用数据的关键产出设备,在2011年就已经被关闭了。
因此,费米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可以说是使用了十年前的“过期”数据完成了这项实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终得到的颠覆性的实验结果只是源于装置的某个故障,也难以再次复查和验证——
别觉得这样的质疑无厘头,2011年时,来自意大利的OPERA实验组就有过同样颠覆性的实验结果:中微子速度超越真空中的光速。
然而在近一年的细致排查后,才发现这一结果其实是由一个光纤接口不牢固导致的。
那么这次松动的到底是物理学的大厦,还是费米实验室装置的光纤接口,也只能静待更多的验证了。
一场无法再复现的“乌云”
这次,我们从用于那台产出重要实验数据的装置来看这项引爆物理学界的实验。
就是这台1970年12月启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Tevatron加速器。

Tevatron加速器周长6千米,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加速器。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正反质子加速,使得正反质子分别在圆环形真空轨道内顺时针和逆时针运动,在对撞点处受磁场控制偏向后对撞。
其上还搭载了一个复合粒子探测器(CDF)。
正反质子对撞后,会产生新的粒子飞出,并产生一条条径迹。
这时,CDF内不同的层就会测量不同类型粒子的动量、能量及其分布:

Tevatron加速器最著名的成果,就是在1995年发现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测的最后一个基本费米子:顶夸克。
不过,随着更加强大的对撞机LHC的出现,Tevatron加速器只活跃到了2011年,便因缺乏经费被关闭,并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渐被拆除了。
从2001年到2011年,Tevatron对撞机产生了大约500万亿次碰撞,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就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出了大约100万个W玻色子。
而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十余年里,研究人员没有获得任何新的实验数据。
但在十年内,他们成功将Tevatron对撞机产生的粒子的轨迹分辨率从150微米提升到了30微米,同时又从数据中提取了300万个W玻色子。
对于收集到的对撞产物的能量、动量的分布,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清晰之后,得到了其分布的峰值:

这些分布都被用来测量W玻色子的质量。
最终,费米实验室团队实现了有史以来人类对W玻色子质量最精确的测量——精确度达到了117ppm(ppm表示每百万分之一)。
这一结果,就仿佛向物理学界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
是“新乌云”还是“新乌龙”?
于是乎,与之相关的讨论也随之热了起来。
单是在arXiv上,在此之后便有了近30篇的预印本论文发表:

第一种“声音”,是通过其它实验来给CDF的测量做佐证。
对于一些物理学家来说,W玻色子质量的异常,正好能去年发现的μ子磁矩异常联系起来。
当时科学家发现μ子磁矩也和标准模型矛盾,而W玻色子的实验结果,可以用来解释μ子磁矩异常的问题。
比如一项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与马普所的工作,就是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而这项研究认为CDF的测量结果,等于是用一个异常解释了另一个异常。
还有人提出了新的计算W玻色子的模型。
南京师范大学和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研究,提出了用FlexibleSUSY,对标准模型以外的模型中W玻色子极质量的最新计算。

研究人员将计算结果应用到了几个标准模型的扩展,结果认为:
符合CDF的新测量。
但与此同时,物理圈里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例如来自复旦、中科院的研究,便基于CDF测量结果,在各种框架和假设下进行电弱全局拟合。

不过在论文的最后,研究人员还是表示:
非常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验发展,来揭示这种差异背后的物理学。
与此同时,面对研究引发的“新物理学”的说法,也有更加犀利的声音——
“I fear not (yet)。”
发表这个观点的,是来自德国美因茨大学的Matthias Schott教授。

他也是从2012年开始研究W玻色子质量,他认为这项测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当他看完Science发表的这篇论文后评价道:
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新的测量方法与所有其他可用的测量方法不一致。
我认为这一点在他们的论文中没有表达地很好。
主要是因为LEP实验的测量结果没有被结合起来;其次是因为他们没有显示LHCb的最新结果。
对此,Matthias Schott教授还新建了一张图表,可以看到,此次7σ的结果与此前的测量结果完全不重合,确为一个孤证。

而在费米实验室的论文也提到了一点:

大致意思就是,这次实验并不是独立测量,是有依赖于现有模型;如果未来有理论模型更新,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除此之外,关于“Tevatron加速器在2011年就关闭”这个点,也有声音认为是潜在因素之一。
正如刚开始我们提到的,此前在探测中微子振荡的OPERA实验组,就宣布过其所测中微子速度超越了真空中的光速。
但结果却是,实验组发现这是由一个光纤接口不牢固导致的。

无独有偶,Matthias Schott教授也曾提到过因为装置而产生的趣闻。
在他和团队通过ATLAS探测器测量W波色子质量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数据中的特征无法做出解释。
最终他们的发现是ATLAS探测器因为自身重量达到7000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形造成的。
……
而至于费米实验室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会真的引发“新物理学”,答案还需交给时间和未来的发展。
不过正如Matthias Schott教授,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W玻色子质量在未来的研究中是值得的!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mass-rare-particle-may-conflict-standard-model-signaling-new-physics
[2]https://arxiv.org/search/?searchtype=all&query=W boson&abstracts=show&size=50&order=-submitted_date
[3]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fermilab-says-particle-is-heavy-enough-to-break-the-standard-model-20220407/
[4]https://mp.weixin.qq.com/s/ke6khJ-TFOrK5nGJ-AdXDg
[5]https://arxiv.org/abs/2204.05303
[6]https://arxiv.org/abs/2204.05296
[7]https://arxiv.org/abs/2204.05285
[8]https://non-trivial-solution.blogspot.com/2022/04/do-we-have-finally-found-new-physics.html
[9]王一研究宇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650510/answer/2428671332
维珍银河老板实现了太空首飞,却在太空旅游竞赛中完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4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2个月前,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乘坐该公司太空飞机圆梦太空,最终安全降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乡村一条尘土飞扬的跑道上。诺哈网2023-05-27 05:35:530000102台手机实测!荣耀90首发3840Hz调光百里挑一
快科技5月24日消息,作为荣耀数字系列的新机,荣耀90系列此前就曾宣布,将全系首发3840Hz的超高频PWM调光。今天,荣耀官方通过共计102台OLED手机的对比测试,展示了荣耀90系列在调光护眼方面的出色表现。从视频中不难看出,在全部102款手机中,荣耀90Pro的屏幕频闪表现显得相当出众,视觉观感明显更为舒适。诺哈网2023-05-25 21:19:160000苹果公布2022年度最新供应商名单:13家中国厂商被踢
5月24日消息,近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22会计年度供应商名单,其中新增了10家中国厂商,但也有13家中国厂商被剔除出苹果供应链。据了解,新增进入苹果供应链的10家中国厂商分别为:湖南泰嘉新材料、国泰达鸣、舜宇光学、珠海冠宇及深圳墨力科技(ShenzhenForceblackTechnology),以及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咏、华邦电子、瑞仪、致伸及白金科技。诺哈网2023-05-25 20:39:140000岁月是把杀猪刀?仓鸮看了会沉默,豪猪看了会流泪
浏览小时候的照片,你是否感慨过,时光是把杀猪刀或者雕刻刀?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都有哪些自然界的朋友挨过刀。杀猪刀系列粒突箱鲀(Ostracioncubicus)小时候可是童星,通体亮黄色,布满黑好叻波点的模样,在水族馆中人气极高。可爱的粒突箱鲀幼鱼|FrançoisLibertzsispeo/Flickr诺哈网2023-05-26 10:22:110000微型耳部仪器将有效监测宇航员太空睡眠质量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觉得夜晚难以入睡,那么你可以想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睡觉的,毕竟在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睡眠不同于地面,宇航员必须将自己绑在睡袋上,而空间站以28000公里的时速环绕地球运行,通常空间站宇航员很难在人造昼夜周期下维持正常的睡眠模式,从而导致不良的睡眠习惯。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研制一款微型耳塞,计划送到国际空间站,监测宇航员在地球和太空中的睡眠差异。诺哈网2023-05-27 06:32: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