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北方降水量创历史第二多 专家:与气候变暖有关
回暖!我国大部掀起升温浪潮 南方进入降水间歇期
00:36据中国天气网消息,2月24日起三天,南方进入降水间歇期,我国降水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一带。气温方面,24日起,我国大部掀起升温浪潮,25日北方多地会迎来今年以来最暖的白天。28日前后,南方大部气温达到近期高点,最高气温20℃线扩展到江南一带。(海客新闻)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气象局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北方降水量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1964年,京津冀年降水量为历史最多。谈及原由,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北方降水偏多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气候变暖有关。
在当天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肖潺表示,去年北方降水很多,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是1961年以来最多,2021年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且极端性强,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肖潺表示,首先,气候变暖加剧气候系统不稳定,增加了大气的持水能力,研究认为,大气温度增加1℃,水汽含量增加7%,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的全球背景。
“此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7月开始表现出明显偏北的特征,与此同时,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持续异常活跃,对副高的持续偏北有重要作用,导致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强盛,并随着副高北上为北方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在中国北方地区频繁交汇,导致北方地区降水偏多。”肖潺说。
肖潺表示,北方降水呈增多特征,既有全球变暖的影响,又与年代际气候演变有关。近70年来中国主雨带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雨带主要位于黄河以北地区,表现出“北涝南旱”特征,80年代开始,降水呈现南北两条雨带,其中一条雨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北部,另一条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涝北旱”;近十年来,雨带又开始出现明显的北抬北扩特征,京津冀地区降水量也以偏多为主。
展望未来北方地区降水情况,肖潺表示,研究表明,北方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受到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PDO)的影响,当PDO处于冷水位相时,北方降水偏多。PDO的周期通常为20~30年,目前冷水位相特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将有利于未来北方降水总体呈偏多趋势。
来源:中国新闻网
苹果WWDC前瞻:iOS 17要来 部分机型会被淘汰
5月23日消息,距离6月6日苹果WWDC23正式开幕只剩半个月时间,目前也出现了更多关于WWDC23内容的详细爆料。诺哈网2023-05-25 19:19:580000鲨鱼真的能闻到几公里外的一滴血吗?
要说谁是深海杀手,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鲨鱼。不说别的,电影《大白鲨》《巨齿鲨》没少给人留下心理阴影,那血盆大口和庞大体型就够你愣半天的。来,来我嘴里图片来源:电影《大白鲨》已经害怕游泳了图片来源:电影《巨齿鲨》鲨鱼如此厉害,离不开它们的一身“顶配”。从皮肤到内脏,从视觉、听觉到“第六感”,每条鲨鱼都自带全副武装,伺机发动致命攻击。诺哈网2023-05-25 23:21:070000雪糕应该怎么挑?低糖、低脂雪糕是智商税吗?
来源:吴佳营养健康经常有人问我:营养师是不是有很多不吃的?我的回答总是:营养师什么都吃。只是,我们挑好的吃,当然,控制数量和频次。有人说这是活得拧巴,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执行了“膳食的动态平衡”。常常有人跟我抱怨,你们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膳食指南太不实际了,推荐每天吃肉不能超过75克,油不能超过25克……这出去吃一顿饭很容易就超标了啊!既然根本做不到,我就不要做了!0000神舟十四号瞄准5日10时44分发射 飞行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据人民日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0000“天然木乃伊”保存完整,与居民吃神秘蔬菜有关?
在哥伦比亚一处小镇竟然保存着“天然木乃伊”,这些木乃伊尸体已有100多年历史,不像埃及木乃伊一样,这些尸体都是自然陈放,历经百年仍然保存完整。尸体通常以躺姿摆放,一只胳膊放在另一只胳膊上。该陵墓位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西南67公里处的安第斯山脉之上,为什么这些遗体会保存得如此完好,仍是一个未解谜团,此前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和海拔,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特殊影响,人们死后就像一个天然防腐者。诺哈网2023-05-26 17:48: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