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思想遗产:超越大国平衡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他给世界留下的最为人乐道的遗产可能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的冷战格局。在当前这样一个地缘政治形势空前复杂的背景下,最值得纪念的其实不是基辛格的外交实践,而是贯穿其外交实践与研究一生的思想遗产。作为一位研究地缘政治的大师,基辛格的思想一再提醒我们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一是平衡仍然是大国关系稳定的核心因素。基辛格受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进程的深刻影响,对通过大国平衡也就是所谓的均势实现本国利益与国际和平,有着深刻的执念,这也是他当年为什么大力推动改善对华关系的深层原因。毋须讳言,基辛格当时的首要目的是美国利益,但确实也反映他对地缘格局的深刻认识,即世界主要力量的平衡对世界和平至关重要,美国无法仅依靠其超级大国实力优势以及北约同盟体系解决根本性的安全问题。当时已经有了联合国这一现代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机构,但在两极格局下显然也无法发挥作用。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主要突破口的大国平衡是当时最有效的地缘政治战略。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坚持大国平衡仍应是国际地缘政治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全球治理体系仍然薄弱、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之下,主要大国之间的合作尤为关键。中国一直倡导建立多极化格局,其内在追求与大国平衡异曲同工。目前对大国平衡的最大挑战就是美国的一超独霸,以及一些国家在美国印太战略、价值观外交蛊惑下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从而有把世界推入危险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再次重温基辛格的大国平衡思想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二是务实始终是国家外交的可贵品质。作为一个现实主义政治家与外交家,坚持国家利益而不囿于意识形态,始终是基辛格实践与思想的重要特征,这在自诩为“山巅之城”的美国尤为难得。国际关系中必然会有也应有一定的价值追求,这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在国际关系中,基于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价值的普世化实践常常是错误甚至危险的。在以意识形态对抗为重要特征的冷战背景下,基辛格主张打开与美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的大门,这种基于现实主义的务实外交难能可贵,反映了难得的外交勇气。
在国际形势复杂的今天,意识形态再次构成了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干扰。当前美国既没有了尼克松,也没有了基辛格。美国的政治家与外交家们忙于把中美矛盾打扮成两种国际体系的竞争,人为加剧而不是阻遏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美国外交越来越难以走在一条理性、务实的轨道上。这对产生了一位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的美国自身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三是中美对世界和平承担首要责任。如果基辛格仅仅执着于大国平衡,他显然不会博得“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样一个称号。基辛格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即中美两国作为不但在实力上而且在地缘、文明等层次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力量,其关系不但要基于大国平衡,也要超越大国平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对世界的安全与和平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要求两个国家负责任地管控彼此关系、协调分歧。基于这一认识,基辛格在其退而不休的几十年中,频繁来往于中美之间,并与历代中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尽一己之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和平稳定。
可惜的是,基辛格的声音在中国远比在美国要更受重视。美国现在头脑里主要想的不是如何与中国一起共同承担对世界的责任,而是时刻警惕中国在综合实力上超越自己成为头号世界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最应该纪念刚刚逝去的基辛格的,恰恰是美国自己。(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迪
莫迪称要“严惩”,这能改变印度铁路吗?
(观察者网讯)截至当地时间周六(3日)晚,印度东部奥里萨邦发生的“本世纪最严重”列车相撞已造成至少288人死亡、逾1100人受伤,事故初步原因判断为信号错误。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3日报道,事故发生后,莫迪视察了事故现场,誓言责任人将“受到严惩”。观察者网2023-06-05 16:25:360000俄乌局势进展:乌称袭击俄境内目标 普京称和谈前提是乌废除相关禁令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综合消息:据乌媒报道,乌克兰安全局消息人士15日证实,乌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一处能源设施,导致该地区停电。据俄媒1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乌方若想与俄方开启和谈,应当废除和谈禁令并宣布为对话做好准备。0000西班牙国王将与各政党会面 推举新的首相候选人
新华社马德里9月29日电(谢宇智)西班牙议会29日就人民党领导人阿尔韦托·努涅斯·费霍出任首相进行第二轮投票。费霍未能获得多数赞成票,无法出任首相。本轮投票中,费霍需获得相对多数赞成票,即赞成票数多于反对票数才能出任首相。结果,费霍在本轮投票中共获得350议席中的172票支持,177票反对,还有一票无效,未获通过。0000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正式生效 巴以双方将交换人质
当地时间24日7时(北京时间13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根据协议,加沙地带将停火4天,巴武装组织和以色列将停止“所有军事行动”。记者:柳伟建、陈君清、王卓伦报道员:萨娜·卡迈勒欧胡德哈德尔·阿布·科威克奥萨马编辑:邱婧熠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网2023-11-25 05:56:430000土耳其内政部长称已抓获教堂枪击案两名嫌犯
当地时间1月28日,土耳其内政部长耶尔利卡亚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消息称,伊斯坦布尔警方已经抓获当日教堂枪击案的两名嫌犯。当天早些时候,伊斯坦布尔一教堂发生枪击事件,两名头戴面具的持枪者闯入教堂对人群开枪,造成一人头部中弹身亡,多人受伤。当地媒体报道称,视频显示嫌犯开枪后疑似子弹卡壳,从而放弃袭击逃离了现场。警方随后展开大规模追捕。(总台记者陈慧慧)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