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米高空上网!机上WiFi难普及,只因动辄500万元改装成本?
普及还需时日
“这是我在10000米高空发出的(社交动态)”“网速可以刷视频”……越来越多旅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机上Wi-Fi的体验感受。
在飞行期间,乘客会被空乘一再要求关闭手机或开启飞行模式,飞机因此成为最后的“信息孤岛”。直至2014年,中国民航史上首架互联网航班成功测试飞行,飞行途中上网已具备现实可能。网速提升,如今已能实现在空中刷视频、看直播。
2022年2月,载誉而归的中国女足乘坐东航班机归国,央视2小时直播连线万米高空上的女足“冠军航班”。同年12月,吉祥航空空乘在万米高空直播,和粉丝互动。
吉祥航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如今,机上Wi-Fi网速已相当于地面4G流量信号的速率。
目前,飞机Wi-Fi仍未大规模普及。“这主要与机上Wi-Fi的投入成本高有关,包括300万-500万元的改装成本、高额流量费用。”民航专家林智杰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目前机上Wi-Fi的技术路线也不明确,未来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主流仍不明朗。
短期全面推广之难
时间回溯至2014年7月。当月23日,中国民航史上首架互联网航班成功测试飞行,开启空中上网时代。2018年,民航局印发《机上便携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为各航空公司解禁机上手机的使用给予了“政策松绑”。
已有多家航空公司在飞机上加装Wi-Fi设备。民航局发布《202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家航空公司的654架飞机能为旅客提供客舱网络服务。其中,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同时具备了空中接入互联网能力。
如今,还有不少人对飞机Wi-Fi的印象,仍停留在只能上局域网、在机上影音平台点播电影的印象里。事实上,如今的机上Wi-Fi已实现让乘客在空中刷抖音、视频通话、追剧、看直播等功能。
机上Wi-Fi网速提升,旅客上网意愿也相应提升。吉祥航空提供的数据显示,航班有近20%旅客会连接付费网络。“相比之前,现在愿意连接付费网络的乘客明显变多。”吉祥航空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中国民航网一项调查显示,73%以上的旅客在旅途中最想做的事是上网,有超过70%的旅客愿意为此付费。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的行程,旅客付费意愿更高达88.8%。
不过,机上Wi-Fi尚难在短期内全面推广。
安装Wi-Fi的飞机大多是宽体客机。吉祥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吉祥航空现有6架宽体波音787装了机上Wi-Fi,还有4架没有交付的新宽体波音787飞机也装载了机上Wi-Fi;而单通道的飞机目前还没有装机上Wi-Fi。
另据国泰航空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截至目前,国泰航空所有的空中巴士A350及A321neo客机,以及大部分波音777及空客A330客机均提供高速机上Wi-Fi服务。其中,空中巴士A350、波音777及空客A330均为宽体机。
“宽体机,一般以中远航线及商务航线为主。从需求角度而言,也许飞行旅程1-2小时,对旅客来说无所谓,但是如果飞行旅程在4-5小时及以上,旅客就会需要网络。”一名民航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另外,从市场化角度而言,商务旅客更愿意花钱购买机上Wi-Fi服务。
除机型有所限制,机上Wi-Fi的开启也受飞行高度影响。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机上Wi-Fi仅在飞机处于平飞状态时提供,即在飞行高度达到约10000米以上时自动打开,低于该高度时自动关闭。
“这是中国民航独有的安全保障设置。在我国,默认飞机在起飞、降落阶段,是一个安全决策阶段,需要包括乘客在内的所有机上人员集中精力注意起飞、降落的安全性,故要求飞机达到平飞高度后,才能开启机上Wi-Fi。大多数国外航空管理条例中没有这项规定。”上述民航业内人士解释道。
流量成本也是掣肘之一。“以前航司和电信网络运营商结算流量的方式是,用多少流量结算多少钱,这样结算下来费用非常高。”该民航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流量成本支出有所下降。航司可向运营商买流量服务包,一次性买断当月流量包,后续在可控成本范围当中尽量推广,推得越多则使用的人越多,流量费就越便宜。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坐飞机可以连Wi-Fi,何谈付费使用?”网络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表示,机上Wi-Fi商业模式不成熟、不清晰。比如把Wi-Fi作为飞行服务打包,或者当一些航司不同舱位的票价较高时,是否可以考虑将机上Wi-Fi开放给旅客使用。

市场进展缓慢
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又拥有超10亿互联网用户,机上Wi-Fi市场发展却不是期待中的蓬勃景象。
《202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具备空中接入互联网能力,包括三大航(东航、国航、南航)、海航、吉祥航空、厦门航空、青岛航空等,而全民航客运飞机在册架数为3717架,机上wifi覆盖率不足6%。
成本投入大是主要原因。吉祥航空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一架飞机的认证改装成本和流量成本,大约在300万-400万元之间,改装周期大概3天-7天,同时还取决于飞机本身是否有硬件(飞机上网设备、接收器发射器等)。“飞机停场改装期间,不能飞行,还将造成运营损失。”上述民航业内人士表示。
其次,是技术限制。机上Wi-Fi连接方式主要包括地空互联(AGT)和卫星互联两种技术模式。
地空互联主要是通过地面基站向天空发射信号,但是当飞机飞越山区、水面等无法架设基站的区域时,乘客便无法上网,所以这种方式一般只限于国内航线。卫星互联则根据技术迭代更新的规律,分为ku和ka等不同频段。“卫星网络技术覆盖范围广,信号也比地空互联的模式稳定。”袁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袁博看来,无论地空互联还是卫星传输,因为共享带宽,上网人数多,速度就会减慢。因此如何从技术上保障特定互联网业务的上网体验,或者接入飞机本地的娱乐服务,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增强客户粘性,是空中Wi-Fi可持续发展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任何技术路线的改造都要付出巨额成本投入,一旦所选技术路线被淘汰,前期投入都‘打水飘’,所以航司此时大规模实现Wi-Fi覆盖的意愿不强。”林智杰分析指出。
此外,商业模式也尚不清晰。“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一个用户可接受范围内的商业模式。既让用户有高速的机上Wi-Fi体验,价格也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广告也不能特别多。”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目前,国内航空公司连接外网的机上Wi-Fi,其主流商业模式以旅客付费为主。时代周报记者从吉祥航空获悉,吉祥航空推出了起步价低、只支持图文的流量套餐,国内航线全程28元,可以使用微信、微博、网页等图文应用。如果想高速上网,国内航线需要支付50元,国际航线则需支付150元。
不过,仅依靠收取上网流量费难以覆盖成本,航司仍要继续发掘可量化的价值,以便形成多元稳定的收入来源。
“广告引流、支付方式和空中购物都是未来可探索的商业模式。”上述民航业内人士表示。他透露,以广告引流为例,品牌方可以为航司旗下装有机上Wi-Fi的飞机流量包付费,旅客在使用机上Wi-Fi时,必须领取品牌方相关优惠券才能免费上网。
不过,林智杰表示,当前航空公司机上Wi-Fi运营仍处前期投入和培育建设阶段,不论哪个商业模式都很难实现盈亏平衡。降低改装成本和流量成本,才能促使机上Wi-Fi成为旅行标配。
付亮透露,当前,无论卫星通讯、还是地面基站,技术基本已经成熟,问题在于如何规模化商用。“首先发射卫星需要时间,其次形成一定的覆盖率、提供比较稳定的网络信号,可能需要几千颗卫星,那这几千颗卫星的建设、运维也都需要时间和成本。”付亮预测,未来,低空卫星或将成为机上Wi-Fi的突破,“现在使用的高空卫星,距离远、速度慢,而且带宽比较窄。”
Magna:意见领袖的新时代报告
Magna发布了新报告“意见领袖的新时代”。播客在听众的生活中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75%的听众表示他们更看重播客的影响力,而不是社交媒体网红(15%)和电视/电影明星(10%),这意味着播客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原来的网红。对许多人来说,媒体可以作为满足个人实现愿望的一种机制(72%)。这在成年Z世代(70%)和千禧一代(80%)中尤其如此,他们现在更希望实现个人成就感,而不是与他人建立联系。199IT2023-05-29 01:22:030000百年车企福特败退中国:巨亏40亿,裁员千人,电车一年销量比不上新势力一周
贾浩楠发自副驾寺智能车参考|公众号AI4Auto百年福特,折戟中国。消息传出,福特中国整体裁员1300人。官方随后这样解释回应:构造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与此同时,是福特中国销量暴跌、产能利用率不足50%,去年巨亏40亿…所以翻译翻译福特的回应:不裁员,可能真的要寄。福特中国大裁员今日有消息称,福特中国开始裁员,裁员人数高达1300人,被裁人员将按照N3赔偿。0001经济日报:引导外卖平台与商户共渡难关
来源:经济日报近日,有关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43项纾困措施,旨在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定市场预期。其中提到的“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引起了不少人关注。对此,应正确看待。0000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包含暗物质线索的“宇宙蛛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目前,最新拍摄的一张“宇宙蛛网”图像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科学家非常困惑星系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10月27日,欧洲航天局在万圣节“幽灵季”发布该图像,它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能提供天文学家正在探测的暗物质线索,暗物质是一种神秘宇宙物质,约占宇宙质量85%。诺哈网2023-05-26 08:53:440000二手iPhone加速渗透新兴市场,侵蚀安卓手机增长空间
研究机构TrendForce日前发布二手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指出苹果已成为最大赢家。该机构认为,疫情冲击、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加之二手机市占持续扩大,导致智能手机产量增长面临”天花板“,至今仍难恢复疫情前水平。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