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让谁心虚了?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让谁心虚了?】中国商务部5月19日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调查论据充分、合理合法,却被美国和一些西方舆论视作“北京的报复”,声称怀疑是针对美方近期加大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打压力度的“反制”措施。看来,美方对中国制造祭出的最新贸易保护手段,在对中国造成打击之前,先令他们自己备感焦虑和心虚。
此次反倾销调查是依据包括云南云天化在内6家中国主要聚甲醛生产商今年4月22日正式向商务部提交的申请展开的,申请日期比美方5月14日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要早3个星期。因此,将这一反倾销调查列为“打击报复”显然不成立。而且中国针对共聚聚甲醛的反倾销调查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2017年开始对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此项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此次对四地的调查只是扩大了范围。 那么,为什么一次普通且正常的反倾销调查,会引起西方舆论的过度解读?
我们注意到,在美国此次对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前后,华盛顿一些政治人物和舆论把大量注意力放在中方会不会“还手”上。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表示,“希望不会看到中国的重大反应,但这总是有可能的”。美联社也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话称,预计中国将尝试采取措施予以回应。 看得出来,华盛顿是很担忧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的,因此才会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疑神疑鬼。《华尔街日报》14日的社论,将美国政府向中国“新三样”加征关税称作“全球绿色贸易战的萨拉热窝事件”,警告此举会扰乱供应链、提高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成本,并引发中国反制。
由此可见,媒体之所以对中国的“反制”如此敏感,判断的前提是承认本国政府在对华贸易决策上犯了“重大错误”,并认为中国会以同样“错误的方式”以牙还牙。 实际上,中国商务部展开的此次反倾销调查,不但有惯例可循,而且符合WTO反倾销协议,是“正确的方式”。相关信息对利害关系方透明公开,不针对某个特定国家和地区,不同于美国对华挥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的大棒,只为见不得中国制造比自己强。
需要警惕的是,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借机炒作“中国报复”,是企图把中方正当的反倾销调查抹黑成跟他们一样的“贸易保护”措施,或者企图用中方贸易措施的合法性给他们泛政治化的贸易保护政策“洗白”。总之是拿“贸易战”这盆浑水来混淆黑白、掩盖是非曲直,推卸自己发起单边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这种甩锅中国的行为令人不齿。
自华盛顿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以来,等待“中国反制”的靴子落地,就成为西方舆论一块念念不忘的心病。他们一直在揣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那句“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的话里包括哪些 “报复”内容。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发言人的前一句,即“我们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 尽管此次反倾销调查与“反制”没有必然联系,但中方确实拥有充足的反制手段,这只靴子何时落下,中方说了算。
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阻止中国的发展振兴,反而会让中国人更加奋发图强。我们也奉劝美方一些人,与其担忧中方会不会“还手”,不如知错就改,改变自身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这才是正途。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永泽一审被控受贿超5181万
2023年9月7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永泽受贿一案。澎湃新闻2023-09-07 17:21:350000荷兰海军舰载直升机位上海以东侵权挑衅 国防部回应
记者:荷兰国防部网站近日刊文称,2架中国战斗机和1架中国直升机在东海国际空域接近荷兰海军“特罗姆普”号护卫舰舰载直升机,造成不安全局势。该舰当时正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制裁决议监督任务。请问对此有何评论?0000绕开美元用本币结算,有啥好处?
[文/观察者网王慧]日前马斯克“去美元化”的言论引起广泛关注。他认为,美国的政策过于强硬,导致各国都想要抛弃美元。3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国家对美元的态度发生改变,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美国将美元和国际支付体系“武器化”。除了美国的盟国之外,很多国家的风险溢价上升。观察者网2023-04-01 13:20:480000贪污受贿约1.4亿,电力公司老总费圣英一审被判死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9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江苏省电力公司原总经理费圣英贪污、受贿一案,以贪污罪判处被告人费圣英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费圣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查扣在案的财物依法处置,对费圣英贪污、受贿违法所得继续追缴。新浪新闻综合2023-09-27 03:11:430000被“售罄”的五一:4座新晋网红小城 涌入超500万人
刚刚过去的五一,从杭州西湖到大理古城,从北京颐和园到南京夫子庙,国内众多知名景区几乎都在上演“人从众”场面。“售空”“售罄”“约满”成为这个“五一”的高频词汇。今年五一,我们不再聚焦大城市,而是将目光锁定在4个新晋的网红小城市——“一根烤串火了一座城”的淄博、《狂飙》收视潮后的江门、《隐秘的角落》的湛江、“借风筝上天”的潍坊。一起来看看它们今年五一的账单、揽客宠粉招数以及流量大火背后的隐忧。上游新闻2023-05-05 11:41:4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