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蝴蝶翅膀鳞片如何“生长和组装”
诺哈网2023-05-26 11:32:210阅

如果你触摸到蝴蝶的翅膀,很可能会沾上一层薄薄的粉末,它是由微小鳞片组成的,这些粉末就像是房屋上的瓦片,微小鳞片的结构和排列赋予蝴蝶特殊的颜色和闪光,并帮助保护昆虫免遭恶劣环境的伤害。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拍摄到蝴蝶在蛹化蝶的过程中翅膀鳞片是如何“生长和组装”。

通过一些微手术和巧妙的成像方法,研究人员能观察到小红蛱蝶翅膀鳞片的形成过程,他们观察到在翅膀形成过程中,翅膀表面的细胞生长中整齐地排成一行,这些细胞迅速分化为交替、覆盖状结构,产生彼此重叠的瓦片状图案,伴随鳞片不断增大,它们会沿着鳞片径长方向长出细长的脊——微小的波纹状特征,不仅能控制蝴蝶翅膀的颜色,还有助于排出雨水和露水。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11月2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为蝴蝶鳞片的生长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观察,这种新视觉效果也可以作为设计新材料的蓝图,例如:彩虹窗和防水纺织品。此外,蝴蝶翅膀通过精确地形成鳞片结构来控制它们的许多属性,基于该鳞片的特殊结构,可用于设计汽车和建筑物颜色的自清洁策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极端高温下水稻还能高产吗?他们发现首个潜在作物高温感受器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朱奕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上世纪80年代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以来,该组织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发出了多次红色预警,并明确了高温胁迫对世界粮食生产安全的危害。诺哈网2023-05-26 10:15:070000家养的小金鱼,入侵北美后成为3斤重的“鲤鱼王”,缺氧还能活5个月
我们所熟悉的金鱼总是以迷你、可爱的形象游弋于鱼缸中,然而在大洋彼岸,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生物却在生态环境中“大杀四方”。撰文|汉娜·洛斯(HannahLoss)翻译|范嘉豪审校|李诗源诺哈网2023-05-26 01:04:000000我们能否想象得出一个没有数学的宇宙?
来源:原理近400年前,伽利略在《试金者》(TheAssayer)中写道:“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但宇宙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这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科学方法的著作。我们不知道是谁最早开始将数学应用在了科学研究中,有可能是巴比伦人,他们在近3000年前用数学发现了日食的基本模式。但这些模式直到微积分和牛顿物理体系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解释。0000“错误百出” 科技馆不该在科普知识上“翻车”
“错误百出”,科技馆不该在科普知识上“翻车”■视点“这是长征五号?”近日,一段男孩参观天文馆发现“错误百出”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据媒体报道,一家长带自家孩子去某天文体验馆参观,孩子竟发现里面的航天科普知识存在诸多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0000600万年前的猫头鹰不上夜班 它们白天活动
民间有句歇后语:属猫头鹰的——夜里欢。在大家的印象中,猫头鹰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鸟类,它们都是夜猫子,夜晚出来活动,白天则踪迹全无。那么,有没有一种猫头鹰不上夜班,在白天活跃呢?还真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边缘发现昼行性猫头鹰化石。这一已经灭绝的古老物种就是白天活跃,生活在距今约600万年-950万年的中新世末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诺哈网2023-05-25 21:13: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