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让“高精尖”触手可及
◎本报记者 叶 青
触摸“精尖”,走进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免费体验红外热成像;洞察深邃,借助光学元器件探索光之奥秘;对话高端,院士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点燃“科技传承”火炬……5月20日,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启动,现场一批“高精尖”展品让观众大饱眼福。
“希望公众抓住这次机遇,打开科技之门,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技魅力,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寄语。陈俊龙、张季超、邱成利、姜鹏、刘维宁、韦建瑞、刘金山等科学家作为“科普爱心大使”出席开幕式。
在今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举办期间,该市11区168家科普资源单位向公众免费开放。今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将持续至5月31日,公众可在该市范围内体验超过430场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科普有助于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提升全民创新力。”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指出。他寄语青少年,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创新共享”,“崇尚科学能够深化对于世界的认识,学科交叉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需要跨越学科知识的边界”。
在今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主会场,2023年广州创新科普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VR体验区排起了长龙。此外,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带来了自主移动精准喷雾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城市防疫消杀、病虫害防治、农林植保等工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创新驱动,不舍昼夜。
今年广州科技活动周给公众带来了全天候、全时段的科普体验。
5月20日晚,广州科学之夜主场活动——“元宇宙 定向越野”奇妙夜举行。此外,该市23家科普资源单位同步开辟“科学之夜”分会场,包括广州动物园的“动物园奇妙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夜探索活动等。
近年来,广州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聚焦“四个面向”,优化科技供给,强化科普能力,率先出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探索推动科普载体的建设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2022年全市225家科普基地开展了超过2.3万场科普活动,服务公众达1.67亿人次。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弓鸿午表示,希望全市各界共同用好科技活动周这个大舞台,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在青少年心灵中播撒科学与创新的种子,为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
每一次科学探索都始于一束心中的光它们会因相同的志向、相同的信仰交织汇聚成精神的火炬进而照耀出大地的明亮因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总走在农业现代化的田间路上因为工程技术人员总以山河泼墨言说无法熄灭的心中理想因为基础科学工作者的不舍昼夜与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志向因为总有人向往更遥远的彼方每一束心光总会在这片大地上遇见更多相同的渴望他们薪火不息凝聚成浪漫的篇章然后再一次0000南极地区一冰架崩解 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受气温异常升高影响,南极地区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面积与美国城市洛杉矶相仿。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5日报道,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于15日前后崩解。英国南极考察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罗布·拉特说,气候变暖增加了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国、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本月18日测得零下11.5摄氏度气温,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字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约40摄氏度。诺哈网2023-05-25 19:56:010000《探秘巴渝远古生物》
重庆是古生物王国,化石资源十分丰富。本期课程,将带你在全球生命演化背景下,探索重庆5亿年生命演化历史的壮丽画卷与生命史诗,学习和了解你既熟悉又陌生的重庆重要古生物化石知识。授课专家:张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授课时间:5月25日(周四)19:00授课地点:渝北冉家坝龙山三路中段重庆地图文化馆0000极端高温影响宜居性 ,人类如何应对
■魏科5月以来,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极端高温席卷了东南亚各地。5月13日,老挝琅勃拉邦市出现了创纪录的43.5℃的高温;5月14日,泰国曼谷的气温达到了创纪录的41℃;新加坡的气温达到了37℃,追平了40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高温期间,正午和午后街道上行人稀少,城市和乡村一片安静,像是“白夜”出现。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全球变暖正在深刻影响各地的宜居性。0000我国新疆奇台射电110米口径望远镜奠基开工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奠基开工。由于这台射电望远镜建在奇台,按照惯例它被称作奇台射电望远镜,缩写为QTT(QiTairadioTelescope)。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