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起义的西北军将领有很多,但也有五位拒绝起义,他们是谁?
西北军是民国时期,由冯玉祥领导的一支地方武装力量。由于,这支部队的老巢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所以,这支武装力量,被称之为西北军。相信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很是强大,鼎盛时期,兵员数量达到40万,称霸西北。
西北军不仅数量多,而且还骁勇善战,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战争中的主力部队,成为第一个打到紫金城的北伐军。可能就是因为西北军拥有良好的作战风格,并且战斗作风顽强。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西北军将领,自然,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之将。

包括,在后来的抗战时期,西北军也出了不少抗战名将。像大家比较熟知的五虎将之一的宋哲元,13太保之一的佟麟阁,孙连仲,刘汝明,以及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冯安邦,冯钦哉,吉星文,黄维纲等西北军将领,都是属于抗战时期的名将,抗战时期的英雄。
其中的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冯安邦等四位抗战名将,为了抗击侵略者日寇,以身殉国。而见证抗战胜利的西北军将领,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多数都选择了起义。

说到起义的西北军将领,那实在是太多了。就比如,在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还有跟随傅作义一起起义的冯钦哉,以及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张克侠,何基沣。包括,在解放初期就选择起义的赵寿山,高树勋,孔从洲等西北军将领,最后都选择了起义。
而没有选择起义的西北军将领,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是在解放战场上,被我军俘虏,遭到关押。就比如:13太保之一的孙良诚,就是在解放时期,成为我军的俘虏,后在狱中,因病逝世。第二条路就是拒绝起义,跟随蒋介石一起赴台。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有五位西北军高级将领拒绝起义,而是继续选择追随蒋介石。
第一位是石敬亭,可能大家对这位不是很熟悉。但是,石敬亭在西北军集团中,担任很重要的职位,而且级别还不低,是西北军的总参谋长,冯玉祥身边的高参。同时,还兼任训练总监,第六方面军总指挥,陕西省最高长官,是属于一人身兼四职的西北军高级将领。
在军事方面,石敬亭先后协助冯玉祥历经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虽然,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被收编,但石敬亭却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留在国军集团中担任要职。
可能就是因为,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及器重。所以,石敬亭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选择起义,而是选择赴台。1969年11月19日,石敬亭因病逝世,享年83岁。

第二位是庞炳勋,他也是西北军集团中,重要将领之一。而且,还是比较能打仗的一位,因此,担任的职位还挺高,是西北军第六路军总指挥。在中原大战中,庞炳勋率领的西北军,在战场上避重就轻,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跑。结果在中原大战结束后,他所统领的西北军没有减员,反而增员。
可见,庞炳勋也是一位以保存实力,为主的西北军将领。这样一来,就导致在后来的抗战时期,庞炳勋一开始打击日寇还挺猛的,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抗战名将。可是后来,见日寇不好对付,发现自己的部队,是越打越少,于是,他选择了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
1945年8月,庞炳勋见日寇大势已去,再一次临阵倒戈,投靠了蒋介石军事集团。然而,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庞炳勋也跟随蒋介石一起赴台。不过,在台期间的庞炳勋,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富裕,靠开餐厅维持生计。1963年1月12日,庞炳勋因病逝世,享年85岁。

第三位是孙连仲,他是西北军13太保之一,也是属于打仗比较厉害的一位西北军将领。同时,孙连仲还是八年抗战时期,打击侵略者日寇,最猛的一位将军。绝对是属于妥妥地抗战名将,抗战英雄,就连日寇大将,对孙连仲将军都很是佩服。
可能就是因为会打仗,孙连仲将军在抗战时期,先后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11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在抗战胜利后,孙连仲负责主持平津地区的敌军投降事宜。
在解放战争时期,孙连仲没有选择起义,而是跟着蒋介石一起赴台。1990年8月,孙连仲将军因病逝世,享年97岁。

第四位是冯治安,他也是西北军高级将领之一,因作战勇猛,骁勇善战,被誉为是西北军中期五虎将之一。而且,冯治安将军也是一位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西北军将领。参加了长城抗战,经历了七七事变,还参与了台儿庄战斗,指挥部队重创敌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冯治安将军率领部队在中原地区,与日寇鏊战。
1940年,冯治安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坚守鄂西,直到抗战胜利。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冯治安也成为蒋介石打内战的帮凶,选择与人民为敌。本来在淮海战役中,冯治安也是有机会选择起义的,可是他拒绝了。
这样一来,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冯治安只能跟随蒋介石一起逃走。1959年12月16日,冯治安因病逝世,享年59岁。

第五位是刘汝明,他也是西北军13太保之一。别看他是杂牌将领,但蒋介石对他很器重,原因很简单,刘汝明能打仗。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寇,刘汝明将军在战场上,同样可以打出漂亮的战绩。仅凭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曾经的虎将刘汝明,好像变了一个人,突然不会打仗了,失去了对战局,战事分析的敏锐。
这样一来,也使得刘汝明在解放时期,没有取得很漂亮的战绩。从而也导致,在刘汝明赴台后,就遭到撤职。在1952年,正式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1975年4月28日病逝,享年80岁。
红色之都的江西,出了五位能征善战的开国虎将,他们都是谁
诺哈网2023-05-31 21:41:010000作为老大哥的苏联,为何不直接出兵援朝,反而让我国出兵援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进入了冷战时期,虽然,没有了战争,但是各国之间依然是明争暗斗,目的就是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当时,最有实力的两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与苏联,这两个国家算是当时的军事强国。并且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杀伤力最强的原子弹。要是哪个国家拥有此等武器,必是超级强国。不仅如此,同时这两个国家还形成了东西对峙。东方各国则是以苏联为首,西方各国则是以美国为首。诺哈网2023-06-01 01:31:180000众人皆知的七个军区首任司令员,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他们都是谁
诺哈网2023-06-01 01:52:580000开国上将有很多,但打仗最厉害的,应该是这三位上将
在建国后的1955年,共有55位将军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之后又有两位将军补授上将军衔,这样一来,就有57位将军被称之为开国上将。在这57位开国上将中,有专业的军事主官,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带兵打仗,代表人杨勇,杨成武,陈锡联,李天佑。也有专业的政工将领,像这一类的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多数都是担任部队中的政委。代表人有王平,李志民,谢富治,赖传珠,唐亮。诺哈网2023-05-26 12:04:250000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除了第15军,还有一个军也是功不可没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敌我双方在1952年10月,在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打开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史称上甘岭战役。可能正是因为双方都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的筹码,因此,上甘岭战役双方阵营的主帅,可以说是都倾尽全力来打这一仗。而守卫上甘岭地区的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是秦基伟。敌人阵营是美7师师长,韦恩·C·史密斯与韩2师。诺哈网2023-05-31 23:15: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