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伊朗和沙特经中国斡旋重启外交关系,这下美国真坐不住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昨天晚上,网上突然流出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根据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于10日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

声明大意指出,经中国的斡旋和推动,沙特和伊朗两国决定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时间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探讨加强双边关系,三国愿尽一切努力维持国际和地区安全。
外界的反应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全国的吃瓜群众没有反应过来,甚至连中东最大的域外操盘手美国,中东最大的地区小霸以色列都懵了:

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声嘶力竭地声讨现任内塔尼亚胡内阁的“软弱和叛卖”,并要求借助美国的力量“一转攻势”。而美国自己也处于震惊状态下。毕竟前天还是昨天,美国媒体还在放风,说沙特给美国开出了“保证沙特安全和发展民用核技术”的条件,换取答应美国的一些条件。没想到美国还没想明白,我们已经撮合沙特和伊朗谈成了。

目前,美国似乎对于我们斡旋下达成的这一外交成果,根本没有想好如何应对,连新闻媒体都刻意采取了“冷处理”的策略。虽然用 “Breaking News”的字样加以报道,但却将报道重点放在了“中国实际上也没起到太大的作用”上,字里行间里,这忸怩作态酸溜溜的味道可谓是溢出了屏幕了。

毫无疑问,此次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重新建立外交关系,重开大使馆,是战术到战略层面上的极大成功。
战术层面的意义
战术层面上,大伊万昨天晚上在微博上就说了,美国的中东战略主要有三个互相作用、共同发挥效能的支点:

第一个支点,是以色列的作用。以色列对于美国,好比类似于日本和英国这种“由海向陆”的支点,且其整体实力相对于周边中东国家都有质的优势,这是美国搅动中东局势的一个重要的棋子;
第二个支点,是石油和美元的绑定。这对于美国借助自己的铸币权攫取全世界的剩余价值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交换,沙特将自己的安全交给美国负责;

第三个支点,挑动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冲突,纵容部分“极端组织”存在。这导致中东地区始终处于破碎状态,逊尼派被迫在美国的卵翼下寻求安全保证,什叶派则受到以色列的打压,再加上极端宗教组织的搅和,中东乱成一锅粥。
而这种乱成一锅粥的状态,对于美国这种域外大国,对于以色列这种地区小霸,是最佳的状态:

我们之前说,海权国家怎样控制陆权国家,直接上陆明抢是一方面。但在铁路兴起之后,海权国家想要上陆明抢,成本直线上升,不具备现实意义了。因此把陆权国家借助民族、宗教、边界问题分而治之,搅成一锅粥,最适合海权国家控制整块大陆,美国就是典型的代表。

至于以色列,冷战时期以色列几次接近灭国,都是阿拉伯世界相对团结的情况下做到的。而到了如今,以色列军队已经拉胯到连真主党武装都快要打不过、伊朗的弹道导弹实力又极大提升的情况下,以色列就更依赖于让中东地区破碎以维持自己的国家安全了。

现在,在我们的斡旋下,沙特这一继承了逊尼派圣裔法统的国家,和伊朗这一最大的什叶派国家,同时又是中东地区土地面积最大、实力最为均衡的两个国家居然能够握手言和。同时又有消息称,一些原本支持叙利亚教权派叛军的中东国家,正在考虑和叙利亚阿萨德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一叶落而知秋:沙特和伊朗呈现出的态势,是地缘政治领域典型的“对称型破碎”态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两个国家将呈现出类似于法德两国的格局,谁也压不住谁,谁也无法统一谁。极其便于域外国家施加影响力,中东地缘格局就此定型。

没想到,现在这一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年运作确定了的地缘政治格局,被我们四两拨千斤地打开了一个小口子。接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后续跟进运作,尤其是能够和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继续协调,妥善处理好新月地带的问题。那么,这等于是直接把美国的中东地缘战略连根拔起了,中东地区有可能从破碎地带变成世界多极化的一极。

这你要换成我们当然无所谓,毕竟对于陆权国家来说,最好的态势就是大陆相对完整,有多个力量极互相制衡。而这种大陆相对完整,可是能要了海权国家老命的啊。
战略层面的意义
而战略上来说,这是我们的外交思想在中东地区的首次实践。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主导的、排他性的、挑拨性的外交思想,我们的外交思想毫无疑问,相当之公正平衡。从中反映出来的,如我们前面所说,其实是一种多极化的思想:

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中东、欧洲、非洲,都应当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个地缘政治大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都有自己的安全空间和实力范围。这样,大家在自己的地缘政治大区内,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在地缘政治大区之间,全人类的事情大家商量着说了算,世界多极化就是这样形成的。

什么是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的基础就是各地缘政治大区的力量基本均衡,一个地缘政治大区基本不会对其它地缘政治大区的安全造成影响和威胁。甚至在这种外交思想下,美国在未来的世界体系内也依然有比较高的战略地位,依然有其位置。

所以,这种战略思想反映到国际政治上,我们为何要全力以赴斡旋中东冲突,甚至能够让伊朗和沙特握手言和,就不言而喻了。前面说了,伊朗和沙特是中东地区足够分量的两个国家,他们能够握手言和,中东地区的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接下来,中东地区如果能够借助自己的能源优势,还有伊朗一定的工业化实力,加上一定的外部力量协助,能够做到站起来、强起来,那美国就不好办了。我们所期望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就能够在中东地区打开第一个突破口。
冷战结束后北约经过5轮东扩,让北约的边界与莫斯科的距离缩短了1600公里。

同理,相同的情况也可以套用到乌克兰危机上:大伊万的观点,乌克兰危机的症结其实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安全空间过于延展,深入到了另外一个地缘政治大区核心部位的结果。正如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就要跳,你的地缘政治长臂延伸到人家家门口,人家自然也要跳。

所以我们给出的立场非常明确,那就是把乌克兰从北约的势力范围下再拉出来,甚至重新和我们、俄罗斯、白俄罗斯进行产业整合。试想,以我们的投资资本、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这对于乌克兰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条光明的道路。苏联时代留下的重工业西欧看不上眼,但我们可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

那么现在有了沙特和伊朗这一现成的例子,这一对不死不休的敌手都能握手言和,那么乌克兰和俄罗斯有什么不能握手言和的呢?当然这前提,我们在相关立场文件里说的很明确,北约是乌克兰危急的始作俑者,必须从乌克兰退出。乌克兰要摆脱北约的控制,不要再吃北约给的武器装备的毒药,我们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总之,现在我们眼神抛给乌克兰了,就看乌克兰能不能接住了。
美军仓促撤离阿富汗的乱象

最后,大伊万觉得,这世界确实处于“变化的前夜”:美国2021年从阿富汗逃跑,意味着美国从亚欧大陆的腹心部位逐渐撤退;2022年马克龙宣布“新月沙丘”行动结束并狼狈逃离非洲,意味着北约在非洲的影响力逐步被俄罗斯取代;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意味着北约除了美国连打大规模陆战的能力都没有了……

既然原有的世界主导力量已经如此拉胯,那么新的世界必将来临。而在新世界到来之前,有人要去往油门上踩一脚,有人要在方向盘上转一把,还有更多的国家要去拆车门割框架。所以说,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动起来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速这个过程。

通过持续不断的态势塑造,还有对外持续不断的对外输出技术和资本,对内不断地推进技术革新和高新产业进步。发挥我们自己的比较优势,不要在美国尚存优势的地缘政治大区和美国对刚,而是更要注重亚欧大陆陆权的塑造,从而更快地过渡到新世界去。
世界的未来,必将属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继T-62之后,老古董T-54也开上前线,俄军真的那么缺坦克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海东青近日,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网友拍摄到一辆满载着坦克的火车正在向西行驶,而这列火车之上的居然是拥有大约70年历史的老古董T-54坦克,并且其中赫然还有三辆是非常古老的T-541951型。与此同时,国外的军事博主称,俄罗斯远东兴凯湖地区的阿尔谢尼耶夫第1295坦克库存基地已经启封了一批T-54坦克,正在进行翻修,估计火车上这批就是来自这里。诺哈网2023-05-26 22:45:530000二战法军S35中型坦克,火力防护十分优秀,却因法国投降昙花一现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二战期间,虽然沦陷时间较早,但昔日号称“欧洲第一”的法国陆军还是进行了一定的建设,其中就包括索玛S35中型坦克。该坦克的生产工作从1935年开始,至1940年法国战役前夕结束。尽管产量有限,仅为427辆,同时悬挂装置也较为脆弱,但依旧凭借可靠的装甲防护和火力成为了当时法军装甲力量的中坚,是当时性能最优秀的坦克之一。▲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S35诺哈网2023-05-26 12:40:250000“帝国凋零”,俄海军常规潜艇考虑退役,中国潜艇有可能反销?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4月18日,《观察者网》援引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称,俄罗斯海军著名的677“拉达”级潜艇首艇“圣彼得堡”号,由于长期无法形成战斗力,维护升级费用又异常高昂,正在考虑退役事宜。这艘被视为俄海军未来希望的潜艇,落到今天这个结局属实让人意外,而该型艇与中国海军的故事也确实值得一讲。▲《观察者网》的相关报道诺哈网2023-05-26 15:03:340000土耳其新型模块化步战车,可选装105mm火炮,机动防护性俱佳!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在5月17-19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FEINDEF国际防务及安全展会上,来自土耳其的陆地装备制造商奥托卡公司向公众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TULPAR步兵战车。作为土耳其最大的私营国防公司,据公司总经理SerdarGörgüç的表述,该公司始终致力于向全球推广其研制的各类国防产品,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改进。诺哈网2023-05-26 02:52: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