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1

射程600千米!中国首次公开052D的反舰导弹参数,土豪来一艘不?

诺哈网2023-05-27 09:58:210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当地时间2月25日上午,中国海军“南宁”号驱逐舰在结束了参加阿布扎比国际海事防务展的行程后,离开了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港。之后将返回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加入中国海军第43批护航编队,继续护航任务。

在此次防务海事展期间,我军首次派出先进的052D型驱逐舰参展。在阿布扎比的五天时间内,累计接待了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人侨胞2000多人次,展示了中国军工业的先进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全球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参与阿布扎比防务展取得了圆满成功。

防务展上公布的052DE细节

当然了,此次防务展上,最值得注意的还是中国海军、包括军船工业以展板官宣的形式,公布出来的052D/DE型驱逐舰的整体设计和部分性能数据:

比如船舶工业在宣传的视频和PPT上,就再度公开了052DE型驱逐舰的整体设计。从中可以看出,052DE型驱逐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从前到后分别分为水声和帆缆舱、前部武器舱、指挥和生活舱、动力和电气舱、后部武器舱、直升机运作舱和舰艉拖曳设备舱等。每个大型舱段都有不同的功能,如生活、战斗、动力等,作为052D主武器系统的垂直发射单元性能似乎也超过了我们之前的估计。

又比如,在052D型驱逐舰武备系统的性能上,“南宁”舰在阿布扎比展出的性能公告牌上,算是破天荒地公布了一些具体的性能数据。展板上首次明确标出防空导弹的火力范围可以达到200千米一级,反舰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600千米一级等。

其实防空导弹的火力范围达到200千米一级并不奇怪,我们对外出售的FD-2000B型区域防空系统,其火力范围已经可以达到250千米一级了,相关数据明明白白地写在了珠海航展相关产品的性能展板上。052D型驱逐舰“南宁”舰说区域防空系统的火力范围可以达到200千米一级,起码这个性能和美军“伯克II”型驱逐舰上的RIM-67C/D“标准-2ER”是比较类似的。而从FD-2000B型防空导弹系统使用的是主动雷达末段制导系统看,我们打击末段低空掠海目标的能力说不定更强。

相比052D型驱逐舰防空系统的火力范围可以达到200千米一级、这个没什么意外的性能数据,“南宁”舰在展板上标注的、说反舰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600千米一级这个倒是首次披露:

YJ-18反舰导弹

毕竟一方面,虽然052D型配备的YJ-18型反舰导弹,这个射程非常远。但是具体怎么个远法没人说得清楚,只是之前有相关报道,侧面证实YJ-18比美军的“反舰战斧”还要远;另一方面,YJ-18E型反舰导弹在珠海航展上同样展出过不止一次。但在射程上,由于相关国际惯例的限制,YJ-18E的出口型射程也被标注为只有290千米,自用型号的射程是多少没人弄得清楚。这算是第一次有“官宣”,宣布了自用版YJ-18反舰导弹的射程了。

反舰导弹的超视距制导

既然明确了YJ-18型反舰导弹自用型号的射程,那么,咱们就来顺带谈一谈反舰导弹的超视距制导好了。

其实早期反舰导弹的制导和舰炮的制导是没什么区别的,比如最早的P-15型反舰导弹,使用的就是载舰制导模式:首先要用载舰或者载艇的对海搜索雷达搜索到目标,确定目标方位角和运动诸元后形成火控数据,为P-15反舰导弹赋予射向航线。

导弹发射后使用惯导和自动驾驶仪沿着预定航线飞行,到达末段航线入口后打开弹上火控雷达扫描目标,截获目标后自动驾驶仪指挥导弹飞向目标,从而完成整个攻击过程。这种攻击模式是反舰导弹比较老、也是最基本的攻击模式,使用舰载搜索雷达进行直接引导攻击。

但是,这种直接攻击模式到了第二代反舰导弹出现之后,就不太管用了。我们都知道海平面有水天线限制,水天线以下的目标无法通视,雷达波也无法绕射。所以无论是肉眼还是雷达都是看不见的,雷达看不见,就无法确定目标的位置,反舰导弹自然也就构不成射击条件了。以第二代反舰导弹一百多千米到数百千米的射程,舰载雷达直接引导攻击肯定是没有办法了。因此,必须使用别的方式来引导反舰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办法总归是有的,且很快形成了两条技术路线。

“矿石-M”天波雷达

其一是发展超视距雷达:比如苏联“量子”所研制的“矿石”超视距雷达,这就是一种天波雷达。主要技术原理是利用了大气电离层对于无线电波的反射效应,也就是雷达波首先向电离层发射,再反射到海平面上,雷达回波也是首先返回到电离层,再从电离层反射回雷达的接收端,经过逐级放大后成为雷达图像。

超视距雷达可以探测到海平面以下的目标,比如“矿石”雷达经过测试,试验场条件下可以探测到200千米距离上巡洋舰大小的目标,测距和测角精度用来引导反舰导弹攻击绰绰有余。实际上苏联的956型驱逐舰,就是把“矿石”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和3M80反舰导弹配合使用的。

“矿石-M”雷达演示图

但是,这种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的技术限制挺大的:一方面,距离越远,测量精度越差。在不同纬度和气象条件下探测能力也有差别,比如在低纬度高湿度的海区,无线电波在传播到电离层时衰减比较严重,探测距离相应缩短。另一方面,我们说了超视距雷达在试验场条件下能够探测到巡洋舰大小的目标。

而在真正的海战战场上,战况非常复杂,尤其是繁忙的、商业运输的海域,谁知道你探测到的是一艘战舰还是一艘货轮。这种敌我识别的问题对于雷达来讲是非常要命的,直接影响攻击决策。何况,这200千米的探测能力,对于更新一代的反舰导弹来说也依然不足,必须使用新的方式进行超视距引导。

于是这就形成了反舰导弹超视距引导的第二种技术路线,也就是中继引导:这方面苏联是个行家,主要是因为苏联从第二代反舰导弹开始就极端强调导弹的射程,而且不仅在强调导弹的射程,还在强调导弹的多目标攻击能力。所以苏联在反舰导弹制导领域,首先突破的反而是导弹的中继制导,最典型的就是МРСЦ-1“成功-1”型海上目标指示系统。

图-95RTS飞过美军航母

这套系统使用图-95RT型侦察和目标指示飞机,包括水面舰艇配备的卡-25T型直升机维持对海目标监视。通过通讯信道,将雷达态势感知图像传输给水面舰艇或水下的巡航导弹核潜艇,由水面导弹舰和水下导弹核潜艇形成打击诸元。同时,需要操作手为导弹一一赋予射向和打击目标等。

等到了第二代系统,导弹舰和导弹核潜艇上的雷达无法再对反舰导弹进行全程引导。因此,反舰导弹就使用自己的主动雷达系统和自动驾驶仪进行末段引导,制导雷达只对导弹飞行的前段和中段进行引导即可。第二代系统的作用距离在300千米到500千米不等,足以支持P-500“玄武岩”这种射程在500千米左右的远程反舰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因此,从反舰导弹的超视距引导上来说,要引导我们的YJ-18型反舰导弹这种射程600千米一级的反舰导弹。使用对海监视飞机,加上一些无人平台比如超音速侦察机和长航时无人机等,足够形成导弹的火控诸元了。相比之下,诸如对海超视距雷达等起到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了。

当然了,即使到了600千米一级,反舰导弹的射程还没有到顶。比如目前俄罗斯海军装备的3M22“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射程已经达到了1000千米一级。达到这个射程之后,甚至对海监视飞机都无法保证目标探测了。毕竟对海监视飞机的探测能力也就400-500千米,要确保对1000千米范围内的海域探测,就意味着飞机要前出大舰队600千米。对于大型对海监视飞机来说,前出这么远的距离,危险性很高,战场生存能力很差。

因此,这对于反舰导弹的制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俄罗斯海军的情况看,俄罗斯海军又重新拾起了之前的МКРЦ、也就是“神话”天基海洋监视系统,且目前已经发射了数颗“莲花-S”海洋监视卫星。因此,要制导射程这么远的反舰导弹,天基海洋监视系统、空基海洋监视系统、水下有人/无人平台缺一不可。

总之,反舰导弹的超视距引导,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距离越远,制导难度越高。但是反舰导弹的远程引导,恰恰对于未来海战又有着决定性的战术意义,其技术发展和技术趋势,尤其是未来如何制导射程更远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值得我们继续观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