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0

我又错过了一个暴富的机会!为什么造歼-20的成飞也要上市?

诺哈网2023-05-27 15:39:370

《军武次位面》作者:捷联初制导

据2月7日消息,成飞集团借壳中航电测上市了,今天中航电测的股价已经来到了54.18元/股,而10个交易日以前,中航电测股价只有10.58元/股。

中航电测是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在此之前的1月11日,中航电测就公告,要以向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其持有的成飞集团100%股权,而这一天正是12年前歼-20首飞的纪念日。

之前持有中航电测的股票的兄弟们不但能挣钱,还能给造歼-20出力,你说这事儿爽不爽?不过以后还会不会涨不好说,反正没有买的我又错过了一个暴富的机会。

话说回来,为什么成飞这种造大国重器的军工企业也要上市呢?

工业体系的结晶——歼-20

对于军迷来说,成飞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国人引以为傲的歼-20战斗机就是成飞的拳头产品。

为了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军队装备将会迎来大升级,尤其是空军提出了构建四代机为骨干、三代机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目标,先进战机的列装数量必然会大幅提升。

如果以美国作参考,那么四代机就需要保持每年3%的增速,那么要想在“十四五”末期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因此在此期间的四代机增量就应该是300-400 架。

为了满足部队对歼-20的装备需求,在过去两三年间,成飞已经新建了厂房总面积大约12万平方米的厂房,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可以增加60架歼-20的产能。

歼-20作为当前中国航空工业先进科技的技术结晶,它的扩产绝非只是为部队多装备几架先进战斗机这么简单,它对中国空军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影响,可以说是超乎想象。

想当初,80年代末的时候,苏联空军主力还是二代机,米格-29和苏-27生产速度缓慢,眼看美国第三代的F-15和F-16满天飞,第四代的验证机都出了YF-22和YF-23,苏联显然等不及了。

为此,苏联便计划在90年代把苏-27战斗机的生产规模成倍扩大,要把产能从每年几十架提高到每年至少100架。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庞大工程。

为了解决AL-31F发动机生产数量不足的问题,“土星-留里卡”设计局向“礼炮”工厂转让AL-31F发动机热端部件生产任务,使发动机年产量扩大到每年200台以上。

与此同时,苏联还决定扩大航电系统、机体结构部件以及相关原材料的生产规模,这就促使一大批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转产,以满足生产苏-27相关零部件的性能指标。

可以说,这个年产100架苏-27的计划,如果能顺利完成,肯定会让苏联航空工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很可惜,到了1991年底,苏联解体了,这个计划自然也就无疾而终了。

如今,歼-20战斗机扩产计划的实现,已经完全可以预期了,这个计划的实施,肯定不只是成飞扩建厂房这么简单,必然就要涉及到上下游上百家企业的扩建和提高技术能力。

四代机的产业链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一般可以分为:机体制造、分系统和整机部装总装三大主要环节。

整条产业链都是围绕主机厂成飞展开的,因为所有的订单都是靠它主导,机体建造以及各个系统集成也是由它负责,所以,所有中、上游的研制生产都是为了配套下游主机厂。

分系统包括动力、航电、机电、雷达、武器等系统,价值量占整个飞机的比重达到 65%左右,高集成度的分系统技术含量很高,主要由中航工业旗下系统供应商分包完成。

▲通用电气的XA-100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

像主导航空发动机生产的航发集团,其下属的航发动力就是国内几乎所有型号军用发动机的主机厂,下属的航发控制则是国内重要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基地,要是歼-20能够批产上量,这两家企业肯定能吃得饱饱的。

而在上游的原材料这块,主要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金属材料主要是钛合金、镁铝合金、高强钢,用于机体结构件、发动机结构件等;非金属材料为复合材料,用于机身材料、机翼材料等。

参与这两类的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像钛合金作为四代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用量占比可高达 20%,歼-20扩产,不但能让钛合金制造企业受益,连带着钛矿企业都能分不少红利。

还有机身的零件加工,四代机对零件加工的要求可以说是相当苛刻,这里面除了传统的钣金零件成形和数控机床加工,还有一部分3D 打印,在订单的刺激下,肯定能促使这些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技术升级和攻关。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曾经说过,我国在歼-20之后,很多方面进入了“无人引领”的时代。今天,我们很多方面已经不可能再跟着美国亦步亦趋了。

毕竟,鹰酱的毛有限,已经被薅得差不多了。

在我们实现歼-20研制生产工作之前,对于这些先进项目,恐怕不仅是空军没信心,研制单位也会怀疑对自身有没有能力去挑战世界最先进水平。

但是,在歼-20开始批量装备部队后,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了。

在某型飞机的相关会议上,主要研制单位提出配套产品技术要求时候,说出了这样的话:“各位都已经为歼-20做过配套,以大家现在的能力,要在XXX方面超过歼-20,肯定已经不是问题。”

做过歼-20的配套,就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迈过了那道坎,往后的路就越来越好走。

所以说,歼-20的扩产不仅仅是增强了空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树立起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自信和解放军空军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信心。

这也就意味着一系列处于前沿探索、预研和研制阶段的项目,都会在此信心的基础上徐徐展开,这将会使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大幅提高,假以时日,中国必将真正拥有比肩洛马的能力。

为什么要把资本拉进来

当然,计划很宏大,前景很光明,但是现实的引力依然沉重,造歼-20的成飞之所以要把资本拉进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钱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末,成飞集团营业收入为567.33亿元,净利润为9889.7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55.74万元。

也就是在2021年,成飞集团的经营现金流才由负转正,公司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和毛利率分别为90.51%、7.09%。

别看成飞家大业大,但是毕竟还要搞研发、搞配套,而且还要扩产,哪一项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所以缺钱很正常。那缺钱咋办?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手段而发展起来的,也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完全通过内部积累发展起来的。”

光靠国家拨款那肯定是不够,那就得搞资本运作了,尤其是资产证券化。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把公司的资产变成证券发行,比如说公司在银行存款50万,但还有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取出来,但公司目前需要用钱,所以就用存单作为抵押,然后发行证券。

然后,大家用现金买证券,也就是入股,公司靠卖证券的钱解决资金问题,等公司挣钱了,公司的总资产就多了,大家再拿之前买的证券换现金,就会有一定收益。

就拿美国来说吧,早期美国的军工厂也都是国企,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工产品需求暴增,军工国企产能跟不上,于是越来越多的民营军工企业开始介入,逐渐取代了军工国企。

在向民营化转变的过程中,美国还对军工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借助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推动军工企业上市。

像美国最大的两家军工集团——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是分别在1934 年和 1956年上市的。

美国军工企业借助发达的证券市场,通过实现了军工资产证券化筹集资金,不但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解决了制约军工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同时,高度证券化也使美国军工资产以增发、换股等资本运作方式,进行的重新配置和重组更加便利。

经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美国军事工业实现了高度集中化,做到了“大的更强,小的更精”,这样即使在政府削减军费、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美国军工产业依然保持较好增长。

像洛克希德公司先是在1993年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军用飞机部门,又在两年后,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在补全航天业务产品线的同时,进军国防信息化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战斗机制造商。

而后,又在2015年收购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建立了涵盖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制造的完整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军工霸主,从2000年至今洛马公司股价涨幅已经大约40倍,目前市值已高达1200亿美元。

除了洛马这样的顶级主承包商,像 L-3通信公司、普惠公司等其它中小企业,也朝着“专、精”的方向整合发展,做到了拔尖水平。

随着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高,美国军工企业如今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了,而这些公司的股权结构又呈现出分散现象。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权结构

股权分散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除个别公司外,单个股东持股 10%就可以成为美国军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这么干的好处就相当于把鸡蛋放到很多篮子里,不但保障了经营相对稳定,而且还能保证很强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让众多投资者分享产业的发展成果。

所以说,引入资本运作,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已成为军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的必要选择,这一点,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如此。

近年来,我国各军工集团正在通过发行上市、重组并购等方式,加快改制转型,提高资产证券化程度。

然而,目前我国军工资产证券化率低于35%,仍与国外平均的70%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很大一部分的优质核心资产尚未实现上市。

如今,成飞集团借壳上市,意味着航空工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正在进一步提升,而在未来,像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装集团和中国电科,这些资产证券化比较低的军工集团肯定还会有大动作。

参与进来,相信我们的军工在未来必能成为蓝星最强的存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